安顺城市文化景观溯源及文化特色探析.pdf

安顺城市文化景观溯源及文化特色探析.pdf

ID:55998197

大小:493.41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6-19

安顺城市文化景观溯源及文化特色探析.pdf_第1页
安顺城市文化景观溯源及文化特色探析.pdf_第2页
安顺城市文化景观溯源及文化特色探析.pdf_第3页
安顺城市文化景观溯源及文化特色探析.pdf_第4页
安顺城市文化景观溯源及文化特色探析.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安顺城市文化景观溯源及文化特色探析.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l1O·贵州文史丛刊2014年第2期安顺城市文化景观溯源及文化特色探析彭瑛①(安顺学院旅游学院贵州I安顺561000)摘要:安顺拥有丰富的城市文化景观,这些文化景观是安顺城市历史文化的载体,是安顺历史文脉的延续。本文对《贵州通志》、《安顺府志》、《续修安顺府志》三本志书所载“安顺八景”进行溯源,认为安顺城市文化景观具有历史的传承性和时代的更新性,这是一个城市文化进行延续和发展的内在力量。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安顺城市文化的地域特色,希冀安顺在保护城市文化特色的同时,能在城市新区的建设中,延续安顺城

2、市文脉和地域特色。关键词:城市文化景观溯源城市文化特色安顺中图分类号:G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705(2014)()2—110—116安顺是贵州省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631年的城市发展历史,为安顺留下了丰富的城市文化景观。这些文化景观成为安顺城市发展的时间和文化坐标,代表了城市发展的演变历程和文化变迁,是安顺城市文化记忆的载体。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迅猛发展,安顺城市建设的改建和扩建,不可避免地破坏了很多城市文化景观和文物建筑,造成城市文化的割裂。本文拟通过对《贵州通志》、《安顺府

3、志》、《续修安顺府志》=本志书中所载安顺城市文化景观(见表一)进行溯源,探究这些城市文化景观的演变及留存现状,对志书中八景之外的城市文化景观以及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新的文化景观进行梳理,分析新旧文化景观之问历史的传承性和时代的更新性之间的关系,挖掘安顺城市文化特色,以便在新城建设中通过景观符号的利用,使整个环境系统具有城市典型风貌特色,反映城市文脉的延续,同时又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表1.《贵州通志》、《安顺府志》、《续修安顺府志》中记载的“安顺八景①作者简介:彭瑛,女,1972年生,湖北恩施

4、市人,安顺学院副教授,四川大学旅游学院旅游管理2012级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文化遗产与旅游管理。安顺城市文化景观溯源及文化特色探析一、志书中所记载的安顺城市文化景观(一)《贵州通志》记载的普定八景概况明万历《贵州通志》记载的普定八景,指的就是安顺八景。一景“龙洞飞虹”,在安顺城东rqJ'l-飞虹山下。二景“凤献朝阳”,指东flJ't.凤凰山,山形~u-tl,地凤凰,其主体为凤骨,两侧斜坡即凤翅,其颈俯曲至南水关内复昂起,东岳庙(今为东林寺)正殿恰压凤头,神座适落凤嘴。因为该山位于日出东方,

5、头朝向普定卫城,故得其名。三景“环峰拱翠”,指的是安顺环城皆山的整体景观,意出欧阳修“环滁皆山也”。四景“带水潆澜”,指贯城河的风光。贯城河山城带水,碧波荡漾,河上有九座石拱桥,六座平板桥,形成“九桥十八洞”的景观。五景“东潭印月”,指城东金钟山半山腰的潭池。六景“西墅绯桃”,指西门桃园,是当年城中仕女踏青的场所。七景“文峰夕照”,指今天的西秀山白塔,时为砖塔,形状像一支大笔,故名文峰。八景“圣泉漱玉”,指城南五里,有泉白山麓流出,即玉碗井。(二)《安顺府志》记载的郡城八景概况清咸丰《安顺府志》

6、中记载的郡城八景条目,郡城即今天的安顺城。八景之首:“笔锋耸翠”,即今天的西秀山白塔。该塔的修建因为“初,郡城既建,形家以城南山势不耸,于南隅阜建塔以彰文明之象”。2二景“砚石濯流”,指东水关静乐庵的偏石板,状若巨砚,故名砚石,与文峰塔相对,意寓笔砚相对。景“高楼伴云”,伴云楼在安顺府署(今县府路),大堂东侧。四景“曲波泻月”,指贯城河风光。五景“星阁春暖”,指老东门坡大街正中的文昌宫,嘉庆二十一年知府张经田建文昌宫以复兴郡城十余年无有中举之现状,后成为安顺登高望远揽胜之地。六景“文苑秋阴”,指

7、城西莲社堂街(今醒狮路)“凤仪书院”。七景“钟惊旅店”,指旧大十字中心的钟鼓楼,形家认为安顺环山耸立而中权独陷,土星缺然,故设钟鼓楼于大十字,使五星得配,且可资守望,壮观瞻。钟楼报晨昏,晨钟破晓,惊觉逆旅,催人登程。故名“钟惊旅店”。八景“花映文场”,指“习安书院”,俗称“考棚”,在今市一中内。一中内的那棵老槐树就是习安书院留下来的古树。(三)《续修安顺府志》郭石农的“咏习安八景诗”中的八景民国《续修安顺府志》记载了安顺清末名士郭石农的“咏习安八景”诗,习安为安顺府城的代称。本文只是使用其咏八景

8、的诗名,对于诗的具体内容,限于篇幅的原因不录用。第一首诗名“笔锋挺秀”,即今西秀山白塔。第二首诗名“砚石生香”,即城东北的偏石板,与笔锋遥遥相对。第三首诗名“甲楼十字”,即大十字的钟鼓楼,光绪年间更名鼎甲楼。第四首诗名“丁水三叉”,指贯城河水在李家花园(现今为若飞广场处)处汇合,形成丁字形状。第五首诗名“金钟覆地”,指金钟山,即《贵州通志》中的“东潭印月”景观以及《安顺府志》安郡城外八景中的“金钟横地”。第六首诗名“玉笏朝天”,在万仙洞,离城二三十里,在汤官屯左侧,未被《安顺府志》列人八景。第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