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99440
大小:2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2-19
《中等职业学校校企合作长效运行和保障机制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等职业学校校企合作长效运行和保障机制探索 【摘要】校企合作是中等职业学校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但存在合作深度不够、合作项目流于形式等问题,以致效果不佳,通过对当前校企合作现状和问题的分析,提出了校企合作长效保障机制的建设途径。【关键词】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保障机制【中图分类号】G4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195-01当前,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
2、模式已成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共识。在市场经济环境条件下,要建立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校企合作,关键在于学校和企业之间要建立校企合作长效运行与保障机制。一、中职学校校企合作的现实意义校企合作的真正意义是让学生在校所学的知识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切实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6校企合作真正实现了“三个零距离”,即专业设置与用工需求零距离,课程设置与职业活动零距离,教育内容与培养目标零距离。对学生来说,能够提高学生岗位适应能力,获得实际的工作体验,实现学生就业和企业用工的
3、顺利对接。对中职学校来说,能够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解决长期以来中职学校教育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对企业来说,能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二、中职学校校企合作的现状分析校企合作模式呈现多元化特点,根据校企合作企业参与的方式和层次的不同,一般有引厂入校、订单培养、顶岗实习、组建职教集团等几种模式。通过近年来的探索,校企合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人才培养实效,但是无论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存在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1、学校热企业冷。学校对校企合作的意愿普遍比较强烈,但是绝大多数企业却明显缺乏热情,把培训学生视为额外负担,因此只接纳学生来现
4、场实习实训,不具体安排企业老师或技术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岗中指导、岗后考核等,校企合作“雷声大、雨点小”。62、合作层次不深。校企合作普遍处于“认知实习、消耗实习”等简单协作,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不够,特别在培养目标、课程开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校企有机互动匮乏。校企文化融合度不够,没有将企业文化、企业运行机制导入学生思维,学生由“学生”到“职业人”的角色转化受到一定的制约。3、顶岗实习不实。多数顶岗实习工种比较单一,技术含量不高,不能做到多工种轮换实训;顶岗实习的内容与培养目标要求不相符合,实效性不强,还存在不同程度变相为低层次
5、劳动力使用的情况。4、学校服务落后。中职学校主动服务企业的意识比较淡薄,加之学校自身科技服务能力和水平有限,欠缺产品开发、市场推广、横向课题研究等方面的合作,企业与中职学校之间的合作普遍缺乏动力。5、政府作用不够。经济体制转型后,政府在校企合作中角色定位不明确,组织、协调和管理职能发挥不到位,企业与职业院校之间的合作既缺乏相关的激励政策,也没有相应的法律保障,政府没有将企业合作育人的支持力度与效果列入企业考核范围,更没有出台对企业合作育人的奖励机制。6、保障制度缺乏。校企合作流于形式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制度保障,不能激发校企双方的合作
6、兴趣。一是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安全问题没有相关的法律庇护,导致校企双方都难以承担学生顶岗实习的安全风险;二是相关部门虽然制定了校企合作的指导方针及原则,但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政策法规和实施规则,更没有明确校企6双方的责、权、利;三是校企双方虽然在形式上签定了合作协议,但是约束力和驱动力不强;四是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教师参与积极性不高;五是校企合作是学校和企业两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合作,在合作过程中没有第三方机构提供协调、监督服务。三、中职校企合作长效运行与保障机制的建设途径校企合作之所以存在以上问题,根本原因在于缺乏深度融合的长效合作
7、机制。校企双方要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建立多种形式的合作平台,创新长效运行机制。1、建立政府主导的校企合作政策保障机制校企合作实际上是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一种资源交换,其长效机制的建立,必须遵循政府主导的原则,这是推进校企持久深度合作的必然选择。政府应当制定鼓励校企合作的政策,出台规范校企合作的文件,强化统筹校企合作的功能,在资助、评估和协调三个方面发挥主导作用,运用政策手段和经济杠杆调动各方,特别是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2、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校企合作利益驱动机制要保证校企合作能够持久开展下去,必须遵
8、循市场规律,激发企业内在的原动力,促进其自主参与职业教育。从企业在校企合作中所获得的利益诉求看,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6(1)为企业提供优秀员工。进一步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规格与区域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的吻合度;不断提高学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