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嘧菌酯的合成.pdf

(Z)-嘧菌酯的合成.pdf

ID:55982439

大小:143.72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22

(Z)-嘧菌酯的合成.pdf_第1页
(Z)-嘧菌酯的合成.pdf_第2页
(Z)-嘧菌酯的合成.pdf_第3页
资源描述:

《(Z)-嘧菌酯的合成.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3年第21卷第4期,494—495合成化学ChineseJournalofSyntheticChemistryV01.21.2013No.4,494~495·研究简报·(Z).嘧菌酯的合成沈德凤,张居稳,何少敏(佳木斯大学药学院,黑龙江佳木斯154000)摘要:以(E).嘧菌酯为起始原料,经氧化和Wittig反应合成了(z).嘧菌酯,总收率62.3%,其结构经1HNMR和MS确证。关键词:嘧菌酯;氧化;Wittig反应;合成中图分类号:0626.41;R91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511(

2、2013)04-0494-02Synthesisof(Z)-azoxystrobinSHENDe—feng,ZHANGJu-wen,HEShao—min(SchoolofPharmacy,JamusiUniversity,Jiamusi154000,China)Abstract:(Z)一azoxystrobinintotalyieldof62.3%wassynthesizedfrom(E)一azoxystrobinbyoxi—dationandWittigreaction.ThestructureWaSconfi

3、rmedby1HNMRandMS.Keywords:(Z)一azoxystrobin;oxidation;Wittigreaction;synthesis嘧菌酯(2)是一类低毒、高效、广谱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抗真菌剂,不仅对很多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具有良好的活性,而且对苯甲酰胺类、二羧酰胺类和苯并咪唑类等产生抗性的菌株有效。2具有降解迅速、无致癌和致突变以及与其它抗菌剂没有交互抗性等优点,是一类极具发展潜力和市场活力的新型植物抗真菌剂。2分为E型(E-2)和z型(Z-2)。(E)-2已广泛生产,而(z)-2却鲜有报道

4、,仅作为(E)-2合成研究中的杂质。近年来有文献报道¨-21(E).2经光化学降解可转化成(z)-2,但有关(z)-2的合成尚未见文献报道。本文以(E)-2为起始原料,经氧化和Wittig反应合成了(z)-2(Scheme1),总收率62.3%,其结构经1HNMR和MS确证。1实验部分1.1仪器与试剂2F.1型紫外分析仪;Bruker-300MHz型核磁共振仪(CDCl3为溶剂,TMS为内标);Agilent1200型高效液相质谱联用仪。Me00Me1OK2Mn04Me收稿日期:2012-11-16;修订日期:2

5、013-05-28作者简介:沈德风(1960一),男,汉族,黑龙江兰西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新药开发的研究。z之Scheme1OMe第4期沈德凤等:(Z)-嘧菌酯的合成一495一(E)-2,四丁基硫酸氢铵,叔丁醇钾及甲氧基甲基三苯基氯化磷,上海睿腾化工有限公司;其余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其中四氢呋喃用钠干燥后蒸馏备用。1.2合成[3.41(1)1的合成在反应瓶中依次加入(E)-240.0g(99.3mm01),高锰酸钾31.2g(197ret001),四丁基硫酸氢铵2.5g(6.2ret001),二氯甲烷200m

6、L及水200mL,搅拌下于室温反应12h(TLC监测)。抽滤,滤液用二氯甲烷(2×50mE)萃取,合并有机相,用饱和NaCI溶液(2×50mE)洗涤,用无水Na:SO。干燥,浓缩后经硅胶柱层析[洗脱剂:A=y(石油醚):V(EtOAc)=4:1]纯化得淡黄色固体117g;MSm/z:376{[M+H]+}。(2)(E)-2的合成H1N:保护,在反应瓶中加入甲氧基甲基三苯基氯化磷8.4g(24.52mm01)和THF100mL,搅拌下于一78℃滴加正丁基锂1.33g(20.8mmol,5nlin),于一78℃反应3

7、0rain。滴加12.0g(5.33ret001)的THF(10mE)溶液(10min),于0℃反应lOh(TLC监测)。用氯化铵溶液(200mL)淬灭反应,用乙酸乙酯(2×100mL)萃取,合并有机相,用饱和NaCl溶液(2×50mL)洗涤,无水Na:SO。干燥,浓缩后经硅胶柱层析(洗脱剂:A=2:1)纯化得白色固体(z)-21.25g,收率62.3%;1HNMR6:3.6l(s,3H,CH3),3.88(S,3H,CH3),6.47(S,1H,CH),6.63(S,1H,PyH),7.18—7.74(111,

8、8H,ArH),8.38(s,1H,PyH);MSm/z:404{[M+H]+}。2结果与讨论2.1反应条件优化(1)反应时间15.33tool,其余反应条件同1.2(2),考察反应时间对(z)-2收率的影响,结果见图1。从图l可以看出,随着时间增加,收率逐渐增高,10h时收率最高(60.5%)。最佳反应时间为10h。(2)反应温度反应时间10h,其余反应条件同1.2(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