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958697
大小:25.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6-18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浅谈物理课的几种导入方法.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谈物理课的几种导入方法 导入是通过一种方式或方法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所要研究的教学内容上来。导入过程是教学过程最重要的环节之一,设计导入环节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因素。因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在于对概念的解释,定理定律的阐述,而在于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迪和诱发学生的思维和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能充分参与课堂的教学活动。本着这一目的,在教学中我尝试了以下几种导入方式: 1.实验式。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的科学,物理规律也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规律。通过实验显示出来的物理现象非常具有说服力,能够极大地调动
2、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探索未知领域的兴趣。但是有一点一定要注意,那就是在采用实验导入时一定要确保演示实验的成功。比如在讲大气压一节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一张硬纸片该在一个玻璃杯口上,如杯内无水,一经翻转则纸片飞落下来,如杯内盛满清水再翻转纸片却落不下来,如何解释这个现象呢?随着问题的提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了。再比如讲磁现象电本质时,可设计烧摆的实验。一个试验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成败。所以我们在设计实验时,一定要慎重,既不能过于肤浅,以至学生不启而发,又不能太过深奥,导致学生百思不得其解,丧失信心。
3、 2.故事式。中学生兴趣广泛,有着很强的求知欲。针对中学生爱听奇闻轶事的心理特点,引用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历史或现代的故事、趣闻,引发他们的兴趣。如讲“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时,向学生介绍:“1945年7月1日,当第一颗原子弹试爆后30秒,强烈的冲击波传到费米所在的掩蔽处时,他从口袋里掏出一把碎纸片向地面撒去,冲击波刮起的爆风把碎纸片吹出去好几米远,费米根据纸片吹落的距离,很快就说出原子弹爆炸的强度,他的测算结果与从复杂仪器记录数据很接近。他是根据什么原理测出来的呢?”①将学生从原子弹爆炸的壮观场面引到课题上来,这样引入,既
4、让学生了解科学家钻研的精神,也激发了学习的主动性,变好奇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再比如,讲自由落体运动时,可引入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故事。 3.问题式。疑是学习的开始。“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让学生带着疑问去学习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设置问题,可以把需要解决的课题巧妙的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在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和新知识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学生自觉主动的进行创造性学习。比如在讲平抛运动一节时,我们就可以结合该节课后问题设问。一个茂密的森林,一只小猴子正在树杈上休息,一个猎人发现了这个小猴子正准备开枪射击,这时小猴子也发现了猎
5、人,(1)猎人开枪的同时小猴子开始向下落,它能否逃脱被子弹击中的厄运。(2)小猴子如果在开枪时不动,结果又会怎样?通过这些问题,可以逐步引导学生考虑和认识平抛运动的本质。在设置问题时,应把握以下几点,(1)尽量有趣味性(2)要把握住问题的本质,准确的发问(3)问题要有层次性、有深度。例如:设问向心加速度的定义、物理意义及表达形式是什么?这样问平淡乏味,既无巧而言,更无思之必要,学生只须通读记忆,即能方便地正确回答。但换一种问法: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与其轨迹半径成正比还是反比?内涵就丰富深刻得多。要正确回答这个问题须在
6、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经过进一步思考。 4.日常经验式。生活经验是一种感性认识,是人们从日常生活和劳动中总结、体会出来的。高中生有一定的生活经历,也积累了不少生活经验,我们教师应对比善加利用,以教材内容为基础,选择典型事例为先导,引入新课。如讲摩擦力一节时,可先让学生思考和回答以下问题,为什么下雪天骑车子爱打滑摔跤,人们为了防止摔跤,在雪上撒好多的煤渣,这又是为什么?再比如在讲“牛顿第二运动定律”这节课时,教师先提两个问题让学生回答:①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是什么?答:力的作用使物体产生加速度。②2用心爱心专心根据你们的生
7、活经验来分析:用大小不同的力分别推动两辆质量相同的车子,车子的加速度有什么不同?又用相同的力分别推动两辆质量不同的车子,车子的加速度有什么不同?学生答:前者,受力大的车子加速度大;后者,质量大的车子加速度小。学生只知道力和加速度、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定性关系,至于它们之间的定量关系如何呢?学生惘然,必然想知道这一物理规律。水到渠成,新课展开的条件成熟了。 教学的导入方法繁多,在此不再赘述。各种方法并非孤立存在,实践中往往要交叉,综合运用。总的原则是,从教学内容出发,从实际需求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不以“用方法”为目的,不以
8、形式主义为目的,一切方法都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这一中心目的而服务的。2用心爱心专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