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第二单元会考复习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会考复习

ID:5595767

大小:267.37 KB

页数:33页

时间:2017-11-13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会考复习_第1页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会考复习_第2页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会考复习_第3页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会考复习_第4页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会考复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会考复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文化传承与创新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滕海波考点: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1、知道世界上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2、知道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3、结合中外文化交流活动的意义,阐述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4、说明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认同尊重文化多样性的价值。1、知道世界上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1.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1)民族节日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感情的集中表达。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及风俗习惯,我们可以领略

2、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人类共同文化财富。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的作用。(2)文化遗产2、知道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A、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B、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文化是世界的)——文化的统一性(共性)A、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B、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是民

3、族的)——文化的差异性(个性)4、说明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认同尊重文化多样性的价值。(1)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中国与其他国家进行文化交流是尊重文化多样性的体现。(2)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3)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中国与其它国家互办文化节,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有利于吸收和借鉴其它文化的优秀成果,更好地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4)尊重文化多样性是繁荣世界文化的必要要求。中国与其它国家互办文化节,有利于促进不同国家的人们对对方文化的了解与认识,从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1)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因①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

4、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②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③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2)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做法1.提起节日,中国人首先想到的是春节,贴窗花、写春联等等,大多数西方人可能首先想到圣诞节,唱圣诞歌等等。上述材料告诉我们①民族节日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②民族节日展现出一个民族文化生活的全部内涵③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④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

5、的韵味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C截至2009年10月,我国已有昆曲、端午节等29个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跃居世界第一。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①文化遗产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②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③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④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实现人类文明的趋同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B近年来,中国民乐在欧洲的主流音乐厅多次上演,为欧洲听众带去了充满中国韵味的音乐享受,受到了较高的评价。这表明()A.不同国家的文化各具特色B.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C.世界各国的文化具有一致性D.文化既

6、是通俗的又是高雅的B考点: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1、列举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2、分析各种文化传播方式的特点。3、知道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4、了解“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1、列举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2、分析各种文化传播方式的特点。3、知道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1、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大众传媒:现代社会的大众传媒包括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现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也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2、大众传媒的特点: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

7、要手段。(1)意义——中华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外域文化的传入,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2)态度或要求——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外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4、中外文化交流活动的意义5、了解“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全民学习、终身学习考点: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1、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及其特点。2、结合传统习俗、传统文化在生活中的运用实例,说明中华民族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