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944127
大小:2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6-17
《《始得西山宴游记》学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一语文必修一第四专题《始得西山宴游记》学案一课前知识积累:1、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余自为僇人()恒惴栗()则施施而行()斫榛莽()焚茅茷()箕踞而遨()皆在衽席之下()若蛭若穴()攒蹙累积()2作者柳宗元(773-819),(),河东人。()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后迁长安,世称()。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3.写作背景永贞元年,柳宗元积极参加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活动,罢“官市”,免杂税,打击贪官,但遭到宦官、藩镇等腐朽保守势力反对。革新集团失败了,其成员遭到迫害,叔文被杀,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4、作品代表作有
2、寓言《三戒》(《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传》、《罴说》等篇;他的传记嬉笑怒骂,因物肖形,表现了高度的幽默讽刺艺术,代表作有《段太尉逸事状》、《捕蛇者说》等;山水游记:最为脍炙人口,均写于被贬后,以永州之作更胜。典范之作为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5.解题。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后,一十年内到处搜奇觅胜,写出一系列刻划入微又托意深远的山水游记。其中最著名的是《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是《永州八记》的第一篇,起着开宗明义、领带各篇的作用。“记”,是古代的
3、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二、课文重难点落实朗读课文,注意不读错音。读好句子的节奏、重音。要读得流畅,读出感情。疏通全文大意。问题探讨:1、作者为什么说“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2、作者怎样叙西山之游?3、文中两次写满酌而醉,作用有何不同?4、作者怎样用比照映衬来写西山之景的?三.词语小结(1)古今异义。而未始知西山这怪特攒蹙累积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醉则更相枕以卧到则披草而坐颓然就醉然后知吾向之末始游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2)一词多义始指异之: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而
4、未始知西山之怪特:然后知是山之特立:(3)通假字:自余为僇人梦亦同趣(4)重点句子翻译1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2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四课后拓展检测(一)、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自余为僇人();居是州();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穷回溪();到则披草而坐();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然后知是山之特立();颓然就醉();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二)、翻译下面句子1、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2、悠悠乎
5、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3、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三)、填空、简答1、本文作者是___________,____著名散文家,字______河东人,世称_______。本文出自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的第一篇,表露了____________情怀。2、指出“而”字的用法,[填序号:A表并列B表承接C表转折D表递进E表修饰]漫漫而游();披草而坐();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觉而起()3、作者写“西山之特立,不与培搂为类”不是从正面描写,而是采用侧面烘托的方法,出西山峰顶所见景色。请写出原句。
6、五学习小结参考答案:二、课文重难点落实朗读课文,注意不读错音。读好句子的节奏、重音。要读得流畅,读出感情。疏通全文大意。问题探讨:1、作者为什么说“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作者游奇山异水是想聊以忘忧,文章开头即写明自己不幸的遭遇和贬谪南荒后“恒惴栗”郁闷痛苦不堪的心情,因此“幽泉怪石,无远不到”,以至“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虽然他几乎走遍了永州的奇山异水,但却没有给他带来特殊的感觉,没有感到此山此水有何“怪特”之处。然而当作者“坐法华西亭,望西山”时,“数州之土壤”尽收眼底,方觉西山是任何地方都无法相比的,渐渐地作者不知不觉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
7、深切体会到天人合一的至理。因此作者认为西山之游才是真正游览山、水的开始,以往的游览算不上真正的游览。文题“始得”恰好点明此游之意义,并以“始”与“未始”结构全文。2、作者怎样叙西山之游?本文中心内容是记叙西山之游,但作者开篇却从他处着墨,先写以前永州异山秀水的游览,以此作为铺垫,来比照映衬西山之游不同于以往。作者首先是被那登高所见的博大景观而震惊,千里之间的高山深谷如土堆、洞穴,尽收眼底,浮云萦绕群山,与天空连成一体,此时作者才真正感受到与自然同呼吸,与天地同游的快慰。从高峻的西山中作者感受到卓尔不群的人格之美,“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作者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知音,
8、他仿佛与西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