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91592
大小:2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2-19
《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初探郓城县黄安镇徐垓中学王自杰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自主中求知,在“合作”中获取,在“探究”中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施探究性学习应注意一下几个问题:一、巧设情境,营造宽松的探究氛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将枯燥的内容生动化,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教学有关,又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乐学情境,来刺激学生的感官,催化启动学生的内驱动系统,燃起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火花,诱发学生在情感上的参与意识。教学生“认识
2、循环小数”的时候,我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国王,他有十个儿子,这十个几子都是同一年出生的,十个儿子的妈妈都希望自己的亲生儿子能当上皇太子,以便将来继承皇位。十位皇子明争暗斗,令皇帝也很为难,不知道究竟该选哪一位当皇太子,为了平息这次皇宫里的争斗,皇帝请了一位非常有名的大师来帮忙,这位大师出了十道很简单的算术题给这十位皇子计算,并告诉这十位皇子,谁先把这十道算术题算出来,谁就能当上皇太子,十位皇子听了可高兴了,可是等了很久很久,却没有一个皇子来交答卷。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位大师出的是哪十道
3、简单的算术题吗?你们愿意帮帮你喜爱的那一位皇子吗?待学生们的兴趣被调动起来后,我便出示了“10分别除以1、2、…、10”这十道算术题,让学生去‘帮忙’5计算。学生的兴致可高了,很快,就有学生告诉我,老师,有四道题是除不完的……除不完怎么办呢?很自然就引出了循环小数。二.创境引“探” 1.创设问题情境,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 将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中,激发他们对问题现象保持一种敏感和好奇,形成探究意识。在每堂课一开始,老师揭示课题后,把本节课要学习的新知识创设成若干问题情境,用新颖的方式、生动的语言或形象
4、的画面等,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知识重点。教学生认识“正数和负数”时,我是这样提出问题、引入新课的:同学们,有谁记得王菲唱的《明月几时有》这首歌呀?其中有一句是这样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悲与欢、离与合、阴与晴、圆与缺,都描绘了自然界的景象,这些矛盾的景象融为一体,营造出了和谐而真实的自然氛围。而在我们的数学王国里,也有一对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它们彼此矛盾而又和平相处,为数学王国增添了无穷的魅力。你们想了解数学王国中有哪些矛盾对立的量吗?老师今天就带你们去认识数学王国中第一对矛盾的量——
5、“正数与负数”(引出新课)。通过这一问题的创设,学生积极投入到探究中去,营造了宽松愉悦的探究氛围,创造条件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活动,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使学生“能学 二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广阔的问题探究空间探究要以问题为前题,要想学生真正地探究学习,必须教给学生提问题问问题。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了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然而,5有的学生对一些知识想提出自己的看法与问题,但他们缺乏提问的技能,想问又不知怎么问,提的问题要么与教学内容联系不紧,不是关键性的问题,要么与自己的思维不吻合,
6、词不达意。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和思维的方法,引导学生开动大脑参与学习。在课堂上,答错了允许学生重答;答得不完整的允许补充;没想好的允许再想;必要时允许不举手发表意见。因为情不自禁发表出来的意见,往往是学生智慧火花的闪现。所以对学生要多一些宽容,多一些帮助,多一些等待,只有这样,孩子们才会乐于提问。三、给予学生自由空间,放飞学生的探究欲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仅仅起到主导作用。我们既要留给学生猜想的空间,又要留给学生动的空间,还要留给学生回味的空间。一节
7、新授课结束了,并不代表某一教学内容与思维的终止。小学生的心理是好奇的,好胜的。倘若在课堂结束时留给学生“回味”的空间,则可以燃起新的火花,产生对新知的探求欲望,又继续渗透数学思想教育,把数学知识延伸下去。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给学生多些“猜想”的机会,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有助思维的发展,其实“猜想”实际上是一种数学现象,是一种合理的推理。例如学习了三角形的分类后,教师把剪好的几个三角形夹在书中,只露出三角形的一个角,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样的三角形,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数学课堂教学应鼓励学生奇思异想,
8、即使提出不恰当的问题,也应给予积极的评价,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因为灵感和创造常常孕育在异想天开之中。5在巩固新知环节中,我注重让学生全方位地“动”起来,充分调动学生头脑中已有的数学信息,并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及实践活动,以达到巩固新知的目的,从中获得新的突破。学习是学生自己的活动。这个过程必须靠学生自己来完成,任何高明的教师也不能替代学生。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就必须使学生主动发展,让每个学生在课上动起来,会创新,能实践。所以新课程下,真正让学生动起来,参与学习活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