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896372
大小:852.50 KB
页数:42页
时间:2020-06-13
《孔子和孟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PPT专区-天天文库。
1、孔子和孟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被尊为“圣人”和“亚圣”。他们的思想观念,对中国社会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甚至远及日本、朝鲜、欧洲等地,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让我们走近这两位先哲,让他们思想的光环也闪耀在我们这一代人的心中!综合性学习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孔子和孟子的生平圣人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他的祖先是宋国贵族,大约在孔子前几世没落了,失掉了贵族的地位,《史记》称“孔子贫且贱”,孔子自己也说:“吾少也贱,故能多鄙事。”(《论语·子罕》)孔子十五岁立志学
2、习,先后做过吹鼓手、仓库和牧场管理员、小司空(掌管工程)及司寇(掌管刑法),曾拜老子为师;五十多岁后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晚年收徒讲学,并著书立说,编修整理了《诗》、《书》、《礼》、《乐》、《周易》、《春秋》等书,直至七十三岁逝世。孔府亚圣孟子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名轲,邹(今山东邹县)人。他幼年丧父,家庭贫困,在母亲的教导下勤奋学习。青年时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后来退居讲学。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被尊奉为“亚圣”。孔子和孟子作为凡人的一
3、面孔子并不像后来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者所吹捧、所神化的那样,是什么不食人间烟火的“文宣王”“大成至圣先师”等等,他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现实社会中的人。他赞美颜回安于贫困,又汲汲于追求富贵,甚至奔走于权贵之门,国君召唤他,他等不及驾好车马,就赶快跑了去。孔子对他的学生很严厉,批评起来不讲情面,他批评“宰予昼寝”说:“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论语·公冶长》);而有时对他的学生也很亲切孔子为人,有时很豪放,他说他自己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人;可是有时又很拘谨,循规蹈矩不敢超越古代的礼仪一步,他走进
4、朝廷的门,那种谨慎的样子,好像自己没有容身之地一般。孔子不懂农业生产,也鄙视劳动。孔子也有被难倒的时候,并非“万事通”。两小儿辩日从上面这些事实看来,孔子并不是一个道貌岸然的超人,更不是先天的圣人,而是一个有感情、有性格、有抱负、又有世俗心理的现实的人。孟子也非天生的圣人,他也有过性格不稳定的幼年,能成为“亚圣”,多得力于他的母亲。孟子的母亲是位伟大的女性,她含辛茹苦坚守志节,抚育儿子,从慎始、励志、敦品、勉学以至于约礼、成金,数十年如一日,毫不放松,既成就了孟子,更为后世的母亲留下一套完整的教子方案。孟母三迁孟子很
5、小的时候,孟母就十分注意对他的培养,只要周围的环境对他的成长有不好的影响,孟母就会立即搬家。起初,孟母带着年幼的孟子住在一所公墓的附近,孟子看见人家哭哭啼啼埋葬死人,他也学着玩,孟母心想:“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不合适。”就立刻搬家。他们母子搬到了集市的附近,孟子看见商人自吹自夸地卖东西赚钱,他又学着玩,孟母又在心里想:“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也不合适。”就连忙又搬家。最后,孟母和孟子搬到了学堂的附近,这时,孟子开始学习礼节并要求上学,孟母这才在心里高兴地说:“这里才是适合我的孩子居住的地方!”断织督学做事必须要有恒心。孟子具有
6、天生的灵性,但也有一般幼童的贪玩。一天,孟子竟逃学到外面玩了半天。儿子回家时,孟母不声不响拿起剪刀将织成的锦绢拦腰剪成两段,就在孟子惊愕不解时,孟母说道:“你的废学,就像我剪断织绢!一个君子学以成名,你今天不读书,今后永远就只做一些萦萦苟苟的小事。”孟母用“断织”来警喻“辍学”,指出做事半途而废,后果是十分严重的。这一幕在孟子小小的心灵中,留下了鲜明印象,从此孜孜汲汲,日夜勤学不息。孔子和孟子作为圣人体现出的思想光辉孔子的思想孔子的伦理思想--“仁”。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是“仁”。“仁”最简单的表述就是“爱人”,即
7、对人尊重和同情,它是统摄“义、礼、忠、恕”等德行的最高理想,也是个人修养的最高标准。孔子的思想孔子的政治理论――“德治”与“正名”。孔子提出“德治”的治国主张,认为统治者应“正己然后正人”,以德治民。他把“仁”扩充到政治领域,要求君主爱民,施行仁政。他还提出“正名”的主张,认为上起天子、下至平民,都应安守本分,名实相符,并由此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人伦观。孔子的思想孔子的天命观――敬鬼神而远之。孔子主张“敬鬼神而远之”。他主张祭祀,是对鬼神表示诚敬的意思,至于鬼神是否存在,则可以不问。相对于天命鬼神而言,孔
8、子更注重人事,强调人的主观努力,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地位。孔子的思想孔子的教育观--有教无类:他主张教育的对象不应分贵贱贤愚,而要一视同仁,开平民教育之先河。因材施教:在教学方法方面,他提出“因材施教”,重视启发式教育,是现代民主个性化教育和启发式教育思想的源头。学思并重:在治学方法上,孔子主张学思并重,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