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教学情境放飞学生思维.doc

创设教学情境放飞学生思维.doc

ID:55891165

大小:3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6-13

创设教学情境放飞学生思维.doc_第1页
创设教学情境放飞学生思维.doc_第2页
创设教学情境放飞学生思维.doc_第3页
创设教学情境放飞学生思维.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创设教学情境放飞学生思维.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创设教学情境 放飞学生思维靖西县实验小学赵玉琼内容摘要:良好的情境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自觉地参与教学活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中,教师应变革旧的教学方法、建立新的教学策略,努力为学生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关键词:   质疑、矛盾、交流、想象、发展思维 教学情境是指在具体场合下学生的情绪、思维等心理状态与学生群体氛围的总和。在数学课堂教学法中,掌握适当的时机,精心创设教学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应用知识,让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放飞思维,充分

2、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一、创设质疑情境,在主动探索中发展思维。教学中积极创设质疑情境,鼓励学生大胆提问,自主质疑,主动探索,是开启学生思维的重要教学手段。因为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最具有震撼效果,最能使学生产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内在冲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抓住疑点,巧妙运用设疑技巧,适时适度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其好奇心和内在创新欲望,培养其发现问题的习惯方法,然后把学生发现的问题引向深入,这种质疑情境的创设,能有效激活学生思维的。例如:教学“小数的性质”时,我设计了一个有趣的问题:谁能在2、20、200后填上适当的单位,并用等号将它们连接起来?学生感到很

3、新奇,纷纷议论。有的说加上米、分米、厘米可得2米=20分米=200厘米,有的说加上元角分可得2元=20角=200分,此时教师提出能否用同一单位把上面各式表示出来,于是学生得出2元=2.0元=2.00元;2米=2.0米=2.00米,对于这几个数之间是否相等正是我们要学习的小数性质。这样创设情境,形成悬念,培养学生对知识探究的能力和习惯。学生脸上露出了成功的喜悦,享受到创新的乐趣。巴甫洛夫说:“怀疑是发现的设想,是探索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教师在讲课时要处处设疑,要善于在关键之处设疑,在易错之处设疑,在模糊之处设疑。要淡化自我权威中心意识,鼓励和培养学生的

4、好奇心,使课堂上处处闪烁着创新的火花。二、创设矛盾情境,在比较批判中发展思维。由于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多数学生具有合众心理,习惯于自己的想法与大家一致,习惯于老师怎样讲我就怎样做,人云亦云。这种合众心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制造“矛盾”,使学生的认知过程产生不协调,推动学生在争论中去解决问题,各抒己见,让他们的认知过程彼此交火碰撞,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启迪他们创造的灵感。例如:在教学“约分”时,当学生用 12/18表示出男生人数占女生人数的几分之几后,我没有急于引导学生去认识什么是约分,以及如何去约分,而是

5、进一步要求学生通过画图表示出“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几分之几”这一关系。结果,不出所料,绝大多数学生都老老实实地把一个长方形平均数分成18份,并给其中12份涂上阴影,以表示男女生人数之间的关系。这时,我不动声色,接着出示如下两题:①五年级有男生150人,女生200人。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几分之几?②学校有男生1000人,女生1200人。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几分之几?同样要求学生在算出结果后,通过画图来表示两者的分率关系。面对需要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200分明和1200份这一艰巨任务,学生望而却步了。见时机成熟,我及时引导他们思考,仔细观察男、女生的人数,想一

6、想,除了平均分成200份,1200份以外,能不能使平均分份数少些,但也能准确表示出男生占女生人数的几分之几?学生稍作思考恍然大悟:150/200不就是3/4吗?1000/1200就是10/12,也是5/6,12/18也就是2/3,它们只需要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6份和3份,便可以准确地表示出男女生人数之间的分率关系呀!就这样,原本枯燥、乏味的约分知识,通过画图这一方法,使学生在矛盾冲突中自己悟出来了。三、创设交流情境,在开放协作中发展思维。一位名人曾说过:“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互相交换,得到的却是更加丰富的思想。”数学教学中交流与合作是现代教育

7、的精髓。在教学中,教师要设计好问题,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讨论,创设各种形式的交流情境,让学生的思维发生碰撞,在个体思考的基础上集体合作,经过分析、比较、筛选,发现最佳思路、解法或结果,使个体思维在集体智慧中得到升华。例如:在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预先让每个学生准备两个大小全等的梯形,课堂上启发学生自己根据学过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动手拼一拼,看能不能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学生动手拼摆,很快发现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并发现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就是原梯形的高,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原梯形上底与下底的和,于是推导出了公式:梯形面积=(上底+下

8、底)×高÷2。当我提出是否还有别的方法?有的学生便讲出自己的方法,即用一个梯形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