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鼓和小鼓教案.doc

大鼓和小鼓教案.doc

ID:55873951

大小:22.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6-12

大鼓和小鼓教案.doc_第1页
大鼓和小鼓教案.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大鼓和小鼓教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年级唱歌《大鼓和小鼓》教学设计一、对教材的分析:  1、音乐活动“猜谜语”:首先通过猜谜语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敲击大鼓和小鼓,感受声音的强弱,使它能正确地运用到歌曲演唱之中。  2、学唱歌曲《大鼓和小鼓》:这是一首日本儿童歌曲,不仅有音色、音高的模仿,还有力度的模仿。由于一年级学生还没有学习力度,所以教材中去掉了力度记号,但在演唱中可以渗透力度的表现 , 这首歌曲虽然只有8小节,但所包含的音乐要素却是非常丰富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唱会,还要让学生感受这四种音乐要素的特点,使他们获得音乐的美感。    教材中出现的“脚

2、”和“手”,既是力度强弱对比的体现,也使歌曲更有趣味性。在唱“擂起了”的时候,教师先让学生按节奏朗读歌词,便于把歌曲唱准。 3、创编表演活动:在音乐活动后,学生对音乐的强弱有了一定的认识。教师引导学生,按照声音的强弱正确地演唱歌曲。同时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创编动作,通过敲击大鼓、小鼓及肢体语言的表达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增加了趣味性。4、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大鼓和小鼓》 (2)能力目标:结合生活中的经验,用敲击、动作等方式探索、感知、体验音的强弱。 (3)情感目标:体验快乐的音乐学习

3、,通过进行各种音乐游戏和活动,发展大脑与身体运动的协调性。教学重点:学习歌曲《大鼓和小鼓》,能用强弱对比的手法来边唱边演奏歌曲。 教学难点:分辨音的强弱,并用唱、拍、舞、奏等不同形式来表现音的强弱。教法:听唱法 示范法 启发联想法 表演法 学法: 游戏律动法 模仿表现法 综合活动法 自主活动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大鼓、小军鼓、音响设备 二、对学生的分析:     一年级学生刚入学,虽然有一定的音乐表现力,但歌唱技能、表演能力和读谱知识方面还是空白,因此本学期将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训练和加强学生的音乐常规训练。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学生们

4、聆听、模仿、创造了“有趣的声音世界”,他们了解在生活中,声音是多彩多姿、千变万化的。认识了声音是有很多特点的,了解到:声音有高低、长短之分。。他们得出的结论一定是,声音有大、小的分别,或者是声音有轻、重之别,从而,教师引导出声音的强弱,学生会易于接受,而且记忆深刻。 三、教材设计理念:   首先,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这节课,首先通过猜谜语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敲击大鼓和小鼓,感受声音的强弱,使它能正确地运用到歌曲演唱之中。通过敲击大鼓、小鼓让学生感受它的声音从而引导学生

5、认识声音的强弱,激发他们的兴趣,积极参与到音乐的学习之中。    其次,教学中应重视音乐实践,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例如,在引导学生认识声音的强弱时,通过聆听、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等过程感受声音的强弱,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再次,鼓励学生的音乐创造,音乐课中的音乐创造,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在教学

6、过程中,应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对音乐创造活动的评价应主要着眼于创造性活动的过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