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ppt

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ppt

ID:55853698

大小:59.5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20-06-10

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ppt_第1页
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ppt_第2页
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ppt_第3页
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ppt_第4页
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专题二诗歌的考查形式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诗歌形象的类型形象又称艺术形象,在诗歌中也称意象。诗歌的形象包括人之形象、景之形象和物之形象。诗歌的形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因此,只有真正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是客观事物在作品中的反映。与就是诗歌中的意象。1、下面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1、下面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答:①此诗描绘了一幅明净绚丽的初春景象。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③融情于景,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2、其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词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鹧鸪天代人赋①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

3、,春在溪头荠菜花。【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2、其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词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鹧鸪天代人赋①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答:(5分)①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1分)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

4、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2分)③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田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情感。(2分)命题模式:(1)某几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一赏析。高考考查形式考查一:分析意境题考查一:意境①概括景物的共同特征;②结合诗句具体描绘画面;③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思想。①这是一幅什么特点的图;②诗中描绘一个怎样的画面或营造了一个什么氛围;③用什么手法,

5、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思想。意象特点把握①客观性:形象是可以感受到的生动的客观生活图景。视觉感受有:明暗 阔狭 虚实 动静 强弱 急缓等.如:“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明暗相衬,动静结合。听觉感受有:闹静美妙动听不堪入耳等。如:“千里莺啼绿映红,”一片莺歌燕舞,春意繁闹。嗅觉感受有:香臭等。如:“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味觉感受有:酸甜苦辣咸等。如“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触觉感受有:寒冷温暖凉爽燥热疼痛舒适等。如“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②抒情性:一切景语皆情语。形象中蕴涵了作者的主观思想:感情喜怒哀乐、爱憎、敬仰羡慕、向往、

6、思念等等。参考总复习资料第六部分.古诗常见意象一般而言,作品所描绘的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高昂乐观的;反之,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阴暗、凄冷和低沉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低沉伤感的。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孤寂冷清、幽僻冷寂、恬静优美、闲适恬淡、苍凉悲壮、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清幽明净、清新明丽、雄奇优美等景物形象的写作技巧参见复习资料第七部分P32-33情与景的关系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触景生情、哀景衬哀情或乐景衬哀情吴松道中二首(其二)晁补之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鸟避征帆却,鱼惊

7、荡桨跳。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尾联的“孤舟”在诗中有何作用?【参考答案】①“孤舟”暗示了作者羁旅独游的处境,暗喻诗人自己,烘托出诗人的孤苦飘零。②孤舟航行一路,连结着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③诗人融情于景,借“孤舟”,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考查二---分析意象作用①内容(意象内涵、特点;暗示背景;意境;衬托人物)②结构(诗眼、奠定基调);③表达(技巧效果、思想感情)高考考查形式能力提升(2005年全国卷三)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雨后池上/刘攽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

8、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能力提升(2005年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