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空巢”家庭的养老问题研究.doc

农村“空巢”家庭的养老问题研究.doc

ID:55851897

大小:50.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03-14

农村“空巢”家庭的养老问题研究.doc_第1页
农村“空巢”家庭的养老问题研究.doc_第2页
农村“空巢”家庭的养老问题研究.doc_第3页
农村“空巢”家庭的养老问题研究.doc_第4页
农村“空巢”家庭的养老问题研究.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农村“空巢”家庭的养老问题研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农村“空巢”家庭的养老问题研究一、农村“空巢”家庭概述(一)、农村出现“空巢”现象的原因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工业化的不断发展,随着生产力的解放,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由于城市非正规就业的越来越多,户籍制度的改革力度越来越大,大量的15-35岁的青壮年劳动力单身或者全家进入城镇务工。此外年轻人的外出时间越来越长,跨省流动的越来越多,以及相当一部分老年人对原居住地的留恋,年轻子女和自己的父母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从而使得农村出现了许多空巢家庭。"空巢家庭"原是社会学者

2、在研究“家庭生命周期”的模式中提出的一个概念,一般是指无子女或虽有子女,但是子女长大成人后,离开老人,另立门户,剩下老人独自居住的纯老人家庭。目前,造成农村出现大量空巢家庭的因素有很多,诸如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使得家庭子女数量减少,家庭规模出现小型化;住房条件的改善,老人和子女具备分开居住的物质条件;高校扩招,有机会进入高校就读和进入城市工作的农村子女增多;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外流,等等形成空巢村的主要因素是经济问题。大部分农村人多地少,农业劳动者的收入仅能维持最低生活水平。农民面对盖房、结婚、养孩子、看

3、病等问题时,仅靠农业生产获得的收入根本无力应对。于是,大部分头脑灵活、敢于冒险的青壮年农民只好陆续离开农村进入城市或其他地区寻求就业机会以获得更多的收入。发展问题是形成空巢村的重要因素。首先是农民自身发展的问题。一方面,在城市里可以接触和学习新的技术,有利于在求职和工作中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另一方面,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本身就是一个农民离土——非农就业——向市民转变等环节构成的“农民的终结”过程。其次,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问题。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为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把大规模向外输出农业劳动力、大力发展

4、劳务经济作为富裕一方百姓的重要战略举措,不断加大对外出务工人员的职业培训力度,并与外地用工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向有外出打工意愿的农民提供免费的就业指导和服务。这些措施,无疑成为了农业劳动力向城市生活和学习环境问题也是形成“空巢村的一个因素在生活和学习环境方面,农村的基础设施、卫生条件、文化娱乐生活、医疗条件、教育状况等都与城市有着天壤之别。城市优越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深深吸引着农村中的中青年劳动力,他们非常渴望离开农村,就算是租房,甚至住得相当简陋,也不愿意回到农村。特别是有一定文化的农村知识青年在现实中

5、认识到了知识的重要性,为了给子女提供一个良好的受教育环境,他们很多选择了进城务工,把孩子也带到城市读书。(二)、当前中国的“空巢”家庭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提供的资料,最近10年来我国空巢家庭一直呈上升之势。全国有65岁以上老年人的家庭户中,空巢家庭户占22.83%,其中,单身老人户占11.46%,只有一对老夫妇户占11.38%。地区之间的差异悬殊。有65岁及以上老年人家庭户中空巢家庭户的比例,山东省最高,达到36.05%,其次是浙江省,达到35.12%,均超过1/3。上海(29.37%)、天津(28.2

6、0%)、江苏(27.48%)、黑龙江(27.21%)、辽宁(27.08%)、山西(27.00%)、河北(25.39%)及北京(25.00%)的比例也超过或达到1/4。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单身独居老人在老年人口中的比例,由1999年的3.8%上升到2004年的11%,即增加了两倍。另据有关部门对天津、杭州、无锡三城市60岁以上老人抽样调查表明:10.9%的老人生活在单身家庭里,29.1%的老人生活在夫妇二人家庭里,即生活在空巢家庭中的老人已占老人总数40%以上(三)、农村“空巢”现象的利与弊农村“空巢”现象

7、的出现有利也有弊,毕竟事物是有两面性的。农村“空巢”现象的利:随着大量年轻的劳动力流入城市,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进程,能更好的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缓和农民生活的压力,提高农民经济收入,等等。农村“空巢”现象的弊1.劳动力大量外流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使新农村建设缺乏大量有知识、有文化的新型农民,既荒芜了很多土地更不利于农业技术进步。因为留守的老农只能沿袭传统的生产方式,他们对新技术、新方法的需求并不强烈,更不能在短期内接受并运用。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生产发

8、展”,而发展生产必须依靠发展现代农业。缺少高素质人才,是影响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之一。相比之下,转移到城镇的农村劳动力的素质明显高于留在农村的劳动力。这种状况如果在短期内得不到根本改观,新农村建设将面临严重困难。2.劳动力大量外流给农村养老、留守儿童教育带来困境。人口的老龄化将会对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带来冲击。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农村家庭规模逐步小型化出现了“四二一”或“四二二”的家庭结构。在这样的家庭结构条件下,通过家庭成员间的互助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