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839749
大小:27.7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6-09
《2020年高考诗歌鉴赏之名家精练:白居易.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20高考诗歌鉴赏之名家精练:白居易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自咏白居易随宜饮食聊充腹,取次衣裘亦暖身。未必得年非瘦薄,无妨长福是单贫。老龟岂羡牺牲饱,蟠木①宁争桃李春?随分自安心自断,是非何用问闲人。【注】①蟠木:弯曲的树。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白居易饮食随便充腹就行,穿着简朴暖身就好,可看出他作此诗时生活困窘。B.体瘦家贫不一定寿短福少,从“未必”“无妨”的措辞可看出作者的生活态度。C.“牺牲”过着饱足的生活,但改变不了被用作祭品的命运,不如“老龟”自在。D.白居易借“老龟”“蟠
2、木”寄托生活追求,运用反问的手法增强了抒情的表达效果。2.本诗意在“自咏”,结合全诗,分析诗人表达了哪些人生态度。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放言五首(其二)①白居易世途倚伏都无定,尘网牵缠卒未休。祸福回还车轮毂,荣枯反覆手藏钩②。龟灵③未免刳肠患,马失应无折足忧④。不信请看弈棋者,输赢须待局终头。【注】①放言五首:公元810年,白居易好友元稹得罪权贵被贬,写了五首《放言》。五年后,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元稹闻讯写下了《闻乐天授江州司马》。白居易也写下五首《放言》诗来奉和。②藏钩:相传汉昭帝母钩弋夫人少时手拳,入宫
3、,汉武帝展其手,得一钩,后人乃作藏钩之戏。汉武帝为防患女主乱政,立子杀母。③龟灵:古人认为龟通灵性,故常用龟甲占卜以决吉凶。④马失应无折足忧:这里引用塞翁失马的故事。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开篇点题,揭示了世事无定、祸福得失相倚伏转化的现象,表达了朴素辩证观。B.这首诗语言形象生动深刻,将尘世的纷扰复杂比作一张网,将福祸轮回比作车轮转动。C.诗歌引用典故,将飘忽不定的仕途与藏钩游戏联系在一起,表现作者面对人生起落的无奈。D.尾联用弈棋输赢不可预测的现象,表现作者对世事无常、结局无法预期的现
4、实的认知。4.请结合颈联内容对本诗中体现的诗人的情感进行解读。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梦微之①白居易夜来携手梦同游,晨起盈巾泪莫收。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阳宿草八回秋。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阿卫②韩郎③相次去,夜台茫昧得知不?【注】①微之:唐朝诗人元稹(779-831),字微之,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这首诗是白居易在元稹离世九年后所做的。②阿卫:微之的小儿子。③韩郎:微之的爱婿。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回忆乐天与微之当年在长安夜间携手同游,早晨离别时泪水打湿了绢帕
5、,乐天也无心擦拭。B.颔联对仗工整,其中“三度病”突出自己在漳浦生病之多,“八回秋”则表现好友离世时间之长。C.颈联“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两句最感人至深,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为之伤怀。D.尾联问元稹的后辈们都先后死去了,黄泉渺茫昏暗能知道这些吗,表现出诗人莫大的内心荒凉!6.通过这首诗反映出诗人怎样的形象特征?请简要分析。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7~8题。酬李二十侍郎①白居易笋老兰长花渐稀,衰翁相对惜芳菲。残莺著雨慵休啭,落絮无风凝不飞。行掇木芽供野食,坐牵萝蔓挂朝衣。十年分手今同醉,醉未如泥莫道归。【注】①
6、李二十侍郎:李绅,字公垂,排行第二十,白居易的诗友,曾为户部侍郎。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歌开篇描写眼前之景,竹笋变老、花少叶长,这一切勾起了诗人内心的怜惜之情。B.诗人摘取草木嫩芽而食,随意牵来藤蔓挂自己的朝衣,可见诗人向往自然,厌恶官场。C.诗人与友人别离十年,今日重逢,开怀畅饮,并约定不醉不归,可见二人感情之深厚。D.末句化用《诗经·湛露》中“厌厌夜饮,不醉无归”句,以七言出之,自有一种风情。8.这首诗的颔联历来被人称颂,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作简要赏析。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惜牡
7、丹花白居易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思黯南墅①赏牡丹刘禹锡偶然相遇人间世,合在增城②阿姥家。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注】①思黯南墅:牛僧孺的别墅。②增城:古代神话中的地名,传说昆仑山上有增城九重,西王母所居。9.下列关于这两首诗的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首诗同写牡丹,但一“惜”一“赞”,情感态度同中有异,异中有同。B.白居易的“夜惜衰红把火看”与古人的“秉烛夜游”有着相同的意趣。C.刘禹锡的“天教晚发赛诸花”为牡丹虽艳冠群芳却较晚开放而鸣不平。D.两首诗都写庭院里的牡丹
8、,但白诗从细小处落笔,刘诗则强调整体感观。10.两首诗都以虚写称妙,试从“虚”的角度对两首诗进行分析。参考答案1.A【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意象和思想情感的能力。A项,“可看出他作此诗时生活困窘”错,首联表达的是诗人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的生活态度,并非实指生活困窘。2.①知足常乐:诗人对物质生活要求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