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课件上课.ppt

《六国论》课件上课.ppt

ID:55834022

大小:488.00 KB

页数:25页

时间:2020-06-09

《六国论》课件上课.ppt_第1页
《六国论》课件上课.ppt_第2页
《六国论》课件上课.ppt_第3页
《六国论》课件上课.ppt_第4页
《六国论》课件上课.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六国论》课件上课.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六国论苏洵.宋仁宗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苏轼二十岁,到京师卞梁(开封)去考进士。在京师等考期间,有几个自负的举人看苏轼年轻,瞧不起他,有意戏弄苏轼。六个举人备了六个下酒菜,延请苏轼喝酒,苏轼欣然前往。入席,一举人建议为助酒兴,喝酒要行酒令,酒令内容是每人说一个历史人物的典故,联系哪样菜,哪样菜就归谁吃,行令要从年纪大的到年纪小的。其余五举人连声附和:“好、好、好!”“姜尚渭水钓鱼”,年最长者傲气满脸地端走了鱼;“秦琼长安卖马”,第二位神气十足地端走了马肉;“苏武北海牧羊”,第三个毫不示弱地端走了羊肉;“张飞蜀都卖肉”,第四位不慌不

2、忙地端走了猪肉;“关羽荆州卖豆腐”,第五个从容不迫地端走了豆腐;“诸葛亮隆中种菜”,第六个胸有成竹地端走了青菜。导入课文唐太宗李世民在其名相魏征去世后,感慨地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选自《贞观政要》唐吴兢编著) 如何以史为镜,关键在于发现错综复杂的历史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理出导致王朝兴替的中心线索,才能达到借鉴史实、古为今用之目的。战国七雄,何以演变为秦一枝独秀,且看苏洵是如何抽丝剥茧、层层剖析的。导入课文全部菜被端走了,六个举人正准

3、备高兴地吃菜喝酒,苏轼开口了:“各位,该我行酒令了!”他说出了六个字,不紧不慢地把六盘菜端到自己面前,然后笑眯眯地说:“诸位兄台,请!”请大家想一想:苏轼行了个什么酒令?()秦皇吞(并)六国[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请同学根据历史、文学知识讲述)经过春秋和战国长期的兼并战乱,中国社会逐渐向全国统一的趋势发展。到公元前246年,也即秦始皇即位的初年,随着秦灭六国统一战争的开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强大统一的封建大帝国——秦国,即将在刀光剑影中诞生。六国日渐没落、秦国蒸蒸日上已成不可逆转之势。秦依次对韩,赵,魏,楚,燕,齐发

4、起了战争,采取“远交近攻”的攻法逐渐得取天下。秦灭六国全过程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第一个大动荡、大碰撞,也是大融合时期七雄争霸并于秦,后世英杰多扼腕。对这段历史后人多有评说。宋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洵(苏轼和苏辙之父)就曾有过十分精辟的论述。那就是《六国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苏洵精辟与广博的分析。六国论苏洵论:是散文的一种,以论证为主,其特点是善于说理。“六国论”在这里是一个省略式短语,实际应是“六国破灭之论”。文章旨在分析六国失败的原因,借古讽今。解题苏洵(1009-1066),字明允,自号老泉,眉州

5、眉山人,北宋著名散文家。据说27岁才发奋读书,学业大进。宋仁宗嘉祐元年带领儿子苏轼、苏辙到汴京以所著文章22篇(其中就有《权书》第八篇《六国》)谒见翰林学士欧阳修,文名因而大振。苏洵长于策论,很有战国纵横家的风度。后人因其子苏轼、苏辙均以文学著名,称他为“老苏”,将他们父子三人合称“三苏”,均列入唐宋八大家。这在中外文学史上都是极少的朱德同志在四川省眉山市三苏祠(现为三苏博物馆)的题词一 家 三 父 子,都 是 大 文 豪。     诗 赋 传 千 古,峨 眉 共 比 高。背景宋朝建国以后吸取唐末五代的教训,采用中央专制集权政策,一切权

6、力归中央,削弱了将帅的权力,但同时又造成兵力渐趋衰落,以致在与辽和西夏的交战中输多胜少,只好割地赔款以求和。北宋初期,西、北方边患严重,自开国至英宗治平年间,宋军和辽军西夏军大小六十余战,败多胜少。军事上的软弱无能导致了外交上的妥协投降。例如宋真宗景德元年与辽议定,每年给辽“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后又被迫追加银十万、绢二十万匹。针对这种现实,作者以历史上六国灭亡的教训立论,借古讽今,借六国因贿赂强秦而亡的历史批评宋王朝贿赂契丹、西夏的失策。一读:感知文脉《六国论》朗诵视频赂秦lù字音字形率赂秦耶shuài思厥先祖父jué暴霜露pù

7、草芥jiè与嬴而不助五国也yǔ洎牧以谗诛jì革灭殆尽dài当与秦相较tǎng或未易量liáng四、整体阅读,理清思路1、对于如此历史事实,苏洵有着怎样的见解,六国灭亡,“非兵不利,战不善”,那么苏洵指出根本原因是什么呢?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呢?2、文章是以怎样的论述结构这个中心论点的。(各小组进行讨论,小组汇总讨论结果。)第一部分(第一、二段),提出论点,并作理性分析,从“不赂者”和“赂者”两方面论证论点。第二部分(第三、四段),以历史事实论证中心论点,分别从“赂者”和“不赂者”两方面进行论述。第三部分(第五、六段)总结历史教训,点明写

8、作目的。【合作探究研读剖析】本文既是一篇有见地的史论,也是一篇典范的文言文。请从文章的论证结构探究其典范性。论证结构:一、(1)引论--提出中心论点:“六国破灭,弊在赂秦”(开宗明义)分论点一:“赂秦而力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