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827260
大小:11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6-03
《当代大学生业问题的研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摘要:21世纪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各国都在努力培养和挖掘人才,以便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占据制高点。对于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大国而言,人才资源是我们唯一可以依靠的在未来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本钱。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是整个社会就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它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并且直接影响到社会发展,社会稳定。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等教育逐步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目前,高校毕业生人数的急剧增加与社会新增就业岗位不同步,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
2、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具有普遍性的社会现象,成为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影响到高校与社会的关系,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办学效益,以及社会安定的综合性问题。据百度201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数据显示,各高校自身就业率各不相同,综合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0.7%。可观数据的背后却不得不让我们回顾大学毕业生个人的就业情况,近二分之一的毕业生未找到工作或找到了自己不满意的工作。关键词:就业就业制度就业困难就业影响解决对策前言:1、介绍就业和失业的概念就业的一般含义及其拓展在有关就业的著述中,一般对就业
3、的传统界定是指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的形式,是指在劳动年龄内或超过劳动年龄但有劳动能力的人在一定的社会工作岗位从事合法社会劳动,并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状态。从宏观来看,是如何配置和利用劳动力资源的问题,因而它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并且相互促进。从微观来看,就业是劳动者的个体行为,决定与劳动者的就业观念、择业意识和劳动技能等关键因素,是劳动者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前提,同时它对劳动者的其他社会行为产生重要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就业的概念有了大的拓展,正在趋向多元化,随着技术的进步,产业、部门、企业兴衰的周期越来
4、越短,“他人聘用型”的固定就业岗位将会减少。据预测将来约有50%的毕业生不能获得“工资就业型”的岗位。正规与非正规就业的界限正在模糊,部分时间工作制、兼职、灵活工作制、自我就业等形式将进一步发展,并可能成为就业模式的主流。因此,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来说,必须迎接就业形式多样化的挑战。在西方发达国家,自我就业在技术服务、产品服务等许多行业中广泛存在。比如,“二战”结束后和80年代之初,日本层掀起过两次创业高潮,当年投身自我创业的人们今天已经跻身成功者的行列。随后,日本青年的创业热又开始升温,出现了许多在我们看来很
5、“古怪”的行业。自我就业能力实际上就是创业能力,这种能力对个人自我谋职、自我发展至关重要。只有具备这种能力,我们毕业生才能从被动的求职者变为主动的创业者,从毕业后寻找工作转为自己创造就业机会。因此,培养自我就业的能力尤为重要。2、失业与待业的区别失业定义:即达到就业年龄具备工作能力谋求工作但未得到就业机会的状态。涵义:失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失业是指生产资料和劳动者分离的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劳动者的生产潜能和主观能动性无法发挥,不仅浪费社会资源,还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狭义的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的
6、处于法定劳动年龄阶段的并有就业愿望的劳动者失去或没有得到有报酬得的工作岗位的社会现象。3、失业的类型失业的类型可以因研究问题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划分方法。依据失业者的意愿不同可以划分为自愿性失业和非自愿性失业。按照失业产生的原因可划分为:(1)摩擦性失业:指由于劳动力市场功能上的缺陷造成的临时性失业。一般是由于求职者与需要提供的岗位之间存在着时间滞差而形成的失业。(2)季节性失业:指由于生产的需要对劳动力季节性的波动而形成的失业。(3)指由于机器取代人力的现象。(4)结构性失业:由于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变化以及生
7、产形式和规模的变化,劳动力结构不能与之相适应而导致的失业。(5)周期性失业:由于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对就业产生的影响。失业与待业有何区别?长期以来,我国官方文件一直未使用"失业"这一概念,而使用"待业"这一概念。待业人员包括两部分:(1)待业青年,指年龄在16-25周岁、具有劳动能力、未能升学而要求就业的初、高中毕业生以及其他要求就业的适龄城镇青年;(2)社会待业人员,指年龄超过25周岁,男50周岁以下,女45周岁以下,具有劳动能力并要求就业的人员。这里所说的"待业人员",如果是指在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的人要求
8、就业而无任何职业者。"待业"与"失业"是没有区别的。使用"待业"这一概念是从传统计划经济角度对失业的认识。4、中国失业与就业问题的现状及严峻性中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二元经济结构转换过程中,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出现了严峻的就业压力。主要表现为:(1)城镇失业率加快上升。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1997-2000年一直保持在3.1%,2001年上升到了3.6%,2002年升至4.0%,据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