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761392
大小:7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6-06
《安置小区方案说明.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规划设计篇1.设计依据1.1、《黄店镇总体规划》;1.2、《黄店镇土地利用规划》;1.3、《兰溪市村庄布局规划》;1.4、兰溪市人民政府关于搬迁下慈坞、考坞源村的有关文件和政策;1.5、用地红线图;1.6、《民用建筑设计通则》;1.7、《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1.8、《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1.9、《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2003年版)1.10、《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年版);1.11、《住宅建筑规范》;
2、1.12、《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25-2005;1.13、国家及地方其它相关设计规范和标准。2.项目概况与设计背景根据兰溪市人民政府关于搬迁下慈坞、考坞源村的有关文件和政策。1)为了保护城市水源地、提高城市供水安全和质量,2)实现下山脱贫,改善下慈坞、考坞源二村的生活生产水平。故而将下慈坞、考坞源二村搬迁至黄店镇的安置小区。黄店镇下慈坞、考坞源下山脱贫搬迁安置小区位于黄店镇毛堰村。北为兰芝线,东为园区规划道路,西为山体,南为毛堰村,总用地面积约5.10公顷。为提升村民生活品质,树立新的生活方
3、式,以多样性、动态性来孕育社区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切实增强新村片区的集聚和服务功能,最终达到完善居住条件,而进行了该新村的规划方案设计。3.规划设计构思充分利用基地内部和周边资源,采用因地制宜的布局方式和人性化的结构特征,营造优雅的居住氛围,为居住者提供亲切宜人的空间感受。设计主题:城市中的聚落规划地块通过小区主干道分成两个独立地块,干道以内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营造出一个居民休憩娱乐的场地。使小区的居民在心理上获得趋同感和认同感。为获得认知的整体感,我们引入中国传统“城市、山水、聚落”的规划理念,
4、通过崇尚自然,尊重自然地手法,将整个小区同自然融为一体,并从认知上使两个地块成为相互不可分割的部分。让“城市中的聚落”的空间结构理念之精髓在我们的片区中获得“新生”,以自然的水景和小区的共享绿地为引导,再现“滨水型、生态型、院落型居住空间”模式的鲜明特征。设计理念-:创造以“城市聚落”为格局的院落型居住模式空间以院落为中心和单元的基本平面格局是中国传统居住理念中的基本要求。院落带给我们什么?置身其中有院落之通畅,无围合之闭塞。即可远眺青山绿水,也可近观中庭之美景。通过具有高差的立体庭院景观的设置,人
5、的步行行为根据场地的高低变化,创造出特殊的台地绿地景观系统,创建自然与建筑密不可分的独特外部环境在这里,人与人之间的亲和力得到进一步强化,这也是居住空间的场所与领域感。同时以院落为基本单元的组合形式,构成如同居住岛的模式空间,居住岛又是构成社区的细胞,是形成社区生命的基本要素。将建筑空间结合环境自由延伸,使人工建筑与自然环境相映增辉。设计理念二:“一中心多院落”式的均质化庭院式绿地系统考虑到整体环境质量的均好性原则,同时根据用地现状,我们把该地块规划成“多院落”的布局形式。整个新村通过共享的中心庭院
6、景观和各组团绿地的营造,使整个居住小区景观的均好性得以体现。设计理念三:多功能的居住区生活界面1.空间边界(庭院界面和城市界面)本新村与城市的界面形式较为丰富,既有与城市道路相交的城市硬界面,亦有与城市绿地相交的城市软界面。商业空间同步行入口的有机结合,不仅方便村民的进出,同时亦使商业与休闲生活空间贯穿着整个居住社区。2.建筑天际线通过建筑形体变化及尺度上的差异,结合顶部的屋面处理,同时,主体建筑为多层的居住建筑,通过顶部退台的处理,在统一与整合建筑群体立面形态的同时,突出城市天际线协调之中的变化与
7、节奏。4.总体规划设计l规划结构本规划设计的目标是创造一个“水、绿交融的滨水型、生态型、院落型居住空间”,以居住功能为主导,相关的商业服务和配套公建为辅。通过滨河开敞空间带和主要景观轴线形成“景观轴——中心绿地——多组团”的结构布局。本次规划最终形成了“一心”“一轴”“多院落”的规划结构。所谓一心,指的是位于该地块的小区中心景观水系。一轴指的是贯穿整个地块的绿化景观带主轴,轴线将该地块串联成一个整体。而多院落指的是位于该地块的聚落型空间形态,作为老百姓生活形态回归的重要载体,也是居民交流、交往的公共
8、场所。空间轴线结合了南侧的公建群,步行空间与景观轴线有机结合,使整个空间的序列感大大加强。l道路交通系统通过对地块规模和形状的分析我们发现,该地块位于两条城市道路的夹角处,,为此我们采用了“外环套内环”的道路交通体系,来联系各个组团。在机动车的出入口设计中,该地块分别位于地块东侧和北侧,地块东侧的出入口通过小区环道与北侧出入口有效结合,方便本新村居民相互之间的联系。机动车通过内部道路到达车库。l机动车停车系统小区内机动车停车布置采用架空层停车以及外部地面的方式,采用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