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诗玛口传叙事诗在石林景观中的当代呈现.pdf

阿诗玛口传叙事诗在石林景观中的当代呈现.pdf

ID:55747358

大小:444.28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6-06

阿诗玛口传叙事诗在石林景观中的当代呈现.pdf_第1页
阿诗玛口传叙事诗在石林景观中的当代呈现.pdf_第2页
阿诗玛口传叙事诗在石林景观中的当代呈现.pdf_第3页
阿诗玛口传叙事诗在石林景观中的当代呈现.pdf_第4页
阿诗玛口传叙事诗在石林景观中的当代呈现.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阿诗玛口传叙事诗在石林景观中的当代呈现.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二十九卷第二期楚雄师范学院学报V01.29NO.22014年2月J0URNALOFCHUX10NGNORMALUNIVERSr】Feb.2014阿诗玛口传叙事诗在石林景观中的当代呈现刘朦(云南大学,云南昆明650091)摘要:阿诗玛是石林的民族文化象征,同时又是石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口传文本的《阿诗玛》长诗,是阿诗玛最初的叙事载体。在景观社会的背景下,阿诗玛显现成了一块石头,变成了被“观”的对象。经由导游词的改造,原有的口传要素发生弱化,致使真正的阿诗玛形象受到遮蔽。本文引入景观、消费、文化资本等相关理论,作为探讨的基点,试图找到有效的解析途径。关键词:阿诗玛;口传叙事诗;景观

2、;消费中图分类号:I277.3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406(2014)02—0022—05“在彩云之南,有一个神奇的地方,她的名字叫石林;在石林,有一个神秘的族群,她的名字叫撒尼人;在撒尼人的传说中,有一个美丽善良的女孩,她的名字叫阿诗玛。‘阿诗玛’在彝语里的意思是:金子般美丽的姑娘。她凝视远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盼望阿黑哥的到来。”类似于镜头调焦的叙述,让我们从云南的地理版图聚焦到阿诗玛这样一个具体的人物,这种聚焦往往是石林当地的导游词,也是大多数外来人对阿诗玛的想象过程。想必今天的很多人,都已不再熟悉阿诗玛这个民间形象,人们对阿诗玛的了解多半是通过景区导游的介绍

3、或者影视作品得以实现。李普曼在他的《舆论学》中提醒我们:传播,尤其是大众传播,给人们提供了其生存处境的映像,很多时候,我们不是生活在真实环境中,而是生活在一个大众传播塑造的“拟态环境”中。所谓“拟态环境”(Pseudo—environment),或译为虚假环境、假环境,指的是大众媒介创造出来的,来源于真实环境又不尽一致的一个媒介环境,是一种间接的感知,却常常被社会公众当作真实世界而接受下来。llJ(n”这种拟态环境的映像进人人的脑海图景,进一步影响了人的态度和行为。现代社会人们已逐渐习惯并依赖与媒介带给人的事迹,通过媒介的选择来了解客观事物的变动。然而媒介只能部分再现真实世界,大量

4、的事实被筛选掉了,被选中的事实也经过了加工。解释传播者尽力进行客观、真实的反映,也不能避免这个世界的偏差。正如李普曼所说,我们“需要知道的世界和确实知道的世界,往往是十分矛盾的两回事。”石林撒尼人阿诗玛文化为世人所了解的过程,是汉文化不断审视和渗透的过程。如果没有解放初期汉族文化人对民间叙事长诗《阿诗玛》的整理,没有电影《阿诗玛》的创作、摄制和发行,撒尼文化至今还可能处于原生状态,至今还可能默默无闻。李广田等在整理《阿诗玛》的时候就已经采用汉文化在规范着这个文化,已经融入了汉文化的成分。电影《阿诗玛》则全部采用现代化的手段来反映撒尼文化,为撒尼文化找到了一个成功反映、表现、展示的载

5、体。那么,最初的阿诗玛是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的?它在景观中的呈现是什么?经过媒介传播后的阿诗玛形象产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一、“阿诗玛”与口传叙事长诗《阿诗玛》“阿诗玛”本是彝族撒尼人长诗《阿诗玛》的诗名,这一长诗整理为汉文出版发行,特别是改编成电影后,在国内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阿诗玛》的名声或其知名度超过了石林境内的彝族支系撒尼人。因为,很多人只知“阿诗玛”而不知撒尼人,或者把“阿诗收稿日期:2014—0l一13作者简介:刘朦(198l一),女,云南楚雄人,云南大学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艺术人类学、民族民间文学。·22·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

6、2期刘朦:阿诗玛口传叙事诗在石林景观中的当代呈现玛”当作“撒尼人”的代名词。本来,“阿诗玛文化”只是“撒尼人文化”的一部分,由于“阿诗玛”知名度的飙升,近几年有学者用“阿诗玛文化”的称法取代了传统的“撒尼文化”概念。“石林阿诗玛文化”是区域文化处于不断变动和更新的产物,表明这一地区的文化在细微的变化中在不断重构。关于《阿诗玛》在何时、何地产生,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从文化传播的角度看,《阿诗玛》并不是在某个时间节点上产生的,甚至可以说,即使在今天,《阿诗玛》作为一个活体的文化文本,仍在不断地变化。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作为口传文本的《阿诗玛》故事、传说,才是《阿诗玛》最初的叙事载体。从《

7、阿诗玛》叙事文本的变迁看,经历了一个“口传文本——彝文文本——汉语文本——印刷文本——影视(舞蹈)文本”的发展过程。优秀的撒尼长诗《阿诗玛》在彝族撒尼人和其他支系间流传很广,影响极大。它在人们口中传唱一辈又一辈,被懂彝文的经师毕摩们抄在棉质的纸上,珍藏起来。他们随时都可以唱:在婚礼上,在丧葬的时候,在夜晚的火塘边,在放羊的石崖问。阿诗玛就这样活在云南撒尼人中间。《阿诗玛》是历代撒尼人共同创作的,是集体智慧的结晶。j【n’现在遗存的阿诗玛原始资料有四类:古彝文稿本、汉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