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伪善的研究现状与展望.pdf

道德伪善的研究现状与展望.pdf

ID:55734689

大小:537.31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6-05

道德伪善的研究现状与展望.pdf_第1页
道德伪善的研究现状与展望.pdf_第2页
道德伪善的研究现状与展望.pdf_第3页
道德伪善的研究现状与展望.pdf_第4页
道德伪善的研究现状与展望.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道德伪善的研究现状与展望.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13卷第2期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1.13No.22014年2月JournalofGuangzhouUniversity(SocialScienceEdition)Feb.2014道德伪善的研究现状与展望刘毅,孙桂芳,倪彦伟(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广东广州510006)摘要:道德伪善是个体并非出自真实的行善动机而又害怕付出“代价”的一种行为倾向,也是现代道德心理学中重要的研究领域。道德伪善理论包括:精神分析理论、价值定向理论、社会学习理论、认知失调理论以及双加工理论。影响道德伪善的因素有:个体因素、情境因

2、素和社会文化特征。道德伪善的研究有助于人们对道德的“双重标准”、知行脱离的行为进行反思。未来需要从各个方面对道德伪善进行研究,特别是本土化和跨文化的研究。文章对道德伪善的相关知识进行了总结梳理,以期为未来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借鉴。关键词:道德伪善;行为矛盾;精神分析理论;认知失调理论中图分类号:B82—0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394X(2014)02—0018-07道德伪善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能伴随一着人类的生存竞争长期存在,这本身就耐人寻味。、引言试想,如果道德伪善只有消极作用,那么在人类漫

3、长从古至今,道德一直是我们社会、文化中所重的进化过程中,它早就被自然淘汰了。因此,从进化视、所强调的。“道德”一般具有广泛的意义。“道”心理学的角度看,它既然能存在,而且能保留下来,表示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和规则。人们认识了肯定有其积极作用。吴宝沛等人认为道德伪善是一“道”,内得于己,外施于人,便称为“德”。道德为人种机会主义适应策略,针对的是群体生活情境下自类社会所特有,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我谋利的环境压力。群体生活要求个人具有较高的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服务,所以道德反映的是人类合作性和道德性,否则就

4、可能被群体排斥并导致一社会中的一种特殊现象。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系列不良症状如抑郁、焦虑和营养缺乏,进而影响个往往具有不同的道德观念。无论我们处于何种文化体正常的社会适应¨。道德伪善作为一种机会主义中,我们所持有的道德规范、所重视的道德元素有何的适应策略,既可以使个体保持良好的道德形象,又差异,道德都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会使他们比其他成员占有较多的资源,从而在社会范。在我们身上一直体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道德倾中具有更多的优势。所以说,道德伪善是自然选择向和特征就是所谓的道德品质,道德品质是主观上的结

5、果。的道德认识和客观上的道德行为的统一。尽管如此,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并非总是一致的,当两者不二、道德伪善的概念及心理结构一致时,就会产生一些非道德的行为。由于非道德行为理所当然地会遭受来自外界的谴责,因而其中(一)道德伪善的概念一些人就会采取隐藏自己的真实动机方式来为自己道德伪善,又称道德虚伪,始于对人性善恶这一获利,这就是道德伪善(moralhypocrisy)。问题的辩论中,一般认为道德伪善是人性恶的体现。收稿日期:2013—12.27作者简介:刘毅,广州大学教授,从事社会心理与组织行为学、心理健康研究。第

6、2期刘毅等:道德伪善的研究现状与展望·19·苟子在《性恶》中就指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人们的行为经常偏离他们的信念。然而,偏离其大意就是:人性是恶的,而有善心的人是假装出了信念的行为就一定是伪善的吗?人们认为个人信来的。仰、态度和申明的观点与个人行为不一致的情况,并在社会心理学中,虽然研究者们力图从不同的非都是伪善的。信念、态度及申明的观点与行为不角度来理解和探讨道德伪善的内涵,但目前的研究一致现象的发生是多方面的。其一,虽然没有“说角度主要有两个:其一,从行为与态度的角度出发,到做到”是道德伪善的一种

7、简单表达,它体现的是认为道德伪善是一种言行不一的心理现象I4J,或言行不一致,但是这种简单表达实际上存在着问题:者将道德伪善直接定义为没有“说到做到”-6]、它暗示如果个体最初说了很多,但是其行为又没有“说一套,做一套”_7J、“披着羊皮的狼”。其二,从道完全做到,此时,就可以视此人为伪善的。其实这种德动机方面来说,大部分研究者均认为道德伪善是看法将道德伪善简单化了,因为没有说到做到在原个体在他人面前表现出来的道德,因而只要有机会、因上是多方面的,可能与他的目标定得过高有关,也条件恰当,就可能会逃避履行道德行为

8、所要付出的可能与其行动计划过于复杂庞大有关。其二,在日“代价”。常生活中,如果人们感觉到某人基于善良的目的而此外,也有研究者将道德伪善分为两个层面,即从事某种宣传,而这种宣传又被视为可以导致某种个体层面和人际层面:个体层面指个人的行为与自好的结果,这时,如果个体未能做到言行一致,人们己的道德标准相冲突;而人际层面则指对别人更苛仍然不认为这种行为是伪善的¨。因为这种言行刻,公众必须遵守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