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730318
大小:108.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6-03
《制冷系统流路设计规范.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制冷系统流路设计规范(发布日期:2009-02-05)1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一拖一房间空调器对换热器进行的流路设计。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7725-****房间空气调节器Jsb********-2009转速可控型(变频型)房间空气调节器Jsb********-2009房间空气调节器Jsb********-2009家用产品试验指引Jsb********-2009产品可靠性评定导则Jsb********-2009整机一般环境长期运行试验规范Jsb********-2009配管件设计规范
2、3 设计要求3.1 流路走向设计3.1.1 本标准中的流路设计针对R22以及R410A等共沸或类共沸冷媒,R407C等非共沸冷媒因很少采用,不在本标准考虑范围。其流路设计由项目经理与管理组共同确定。3.1.2 原则上,冷媒总体流向应为蒸发过程下进上出,冷凝过程上进下出;(分体蒸发器落差较小可不受此限)3.1.3 冷媒总体流向尽量与空气流向成逆流,即冷媒沿程降温与空气沿程升/降温对应,尤其冷凝过程温度变化较大,必须按逆流设计流路;3.1.4 各路迎风面管数和背风面管数尽量一致,以使换热均匀;3.1.5 对于室外换热器,因对应轴流风扇不同位置的冷凝器相应部分进风量不
3、同,其对应轴心处(冷凝器垂直中部)的进风量偏小,在流路设计时需要注意补偿;3.1.6 优先参考走向,“n”、“Z(半园管全斜)”、“S”、“H(中间交叉)”(见图一)3.1.7 冷凝器尽量避免选用“n+U”形走向,以防变工况时造成冷媒、润滑油的屯积;3.1.8 避免选用X形(全交叉),大半园管太多,不利于自动焊接。3.1.9 多路冷凝器出口尽量汇总后设置1~2根过冷管,以提高节流前过冷度,且有利于系统的变工况稳定性、除霜和制冷量;3.1.10 分体机蒸发器流路应尽量避免在前、后蒸发器之间多次来回,以利于配管设计以及装配工艺。3.1.11 单排冷凝器遵循上进下出原
4、则;3.1 盘管传感器位置设计:3.1.1 对于室外化霜用传感器,其必须位于最下方流路之制冷流程出口段(接近毛细管),可以在与毛细管连接的液管段,也可以在与之最接近的弯头处;3.1.2 对于室内盘管传感器,其位置应综合考虑制热过负荷(热泵型)以及制冷防冻结。如在部分非标工况下,换热器存在分流不均的隐患(当然,此种隐患应该尽可能通过流路改善来杜绝),传感器应置于冷媒流量较大的流路以保证正常保护。3.1.3 盘管传感器位置必须在评审时专项评审。3.2 流路数设计:3.2.1 分路数多少以EER最佳为原则。路数多流动阻力损失小,功率下降,但由于冷媒流速下降,换热系数也
5、下降,同时也很难分配均匀;反之,路数少流动阻力损失大,功率较高,但由于冷媒流速增大,换热系数会提高,因此只有设计合理的分路数才能使系统达到最佳;3.2.2 蒸发器中压力较低,对流动阻力比较敏感,单程管长应少一些;冷凝器中压力较高单程管长可以长一些;3.2.3 两器流路设计应尽可能借用旧流程。如旧流程存在不合理处,应尽可能重复试验两次后经过评审更改。之后再设计尽量借用改良流程,不合理流程自然淘汰。3.3 分配器3.3.1 冷媒分配器应优先选用具有收缩混合室的结构形式以便气液两相制冷剂能均匀地进入各路分液管。比如选用含有孔垫片的分配器;3.3.2 分流毛细管内径在Ф
6、3.0mm以上,以免产生节流噪音;3.4 集气管3.4.1 三路以上汇总应考虑用集气管,比如“笛形管”;3.4.2 集气管各路出口应与总管垂直,以使冷媒分配均匀;3.4.3 不能用液相分配器作集气管;3.4.4 集气管总管尽量选大直径,有利于冷媒动能转化为势能后均匀分配。3.4.5 流路汇总应用首选分流三通、次选“Y”型三通,避免用“T”型三通,减少冷媒“对撞”损失;3.4.6 选用三脚三通时,同方向入口应在一条直线上。3.5 输入输出管3.5.1 流路流通面积应设计成冷媒气相越多截面越大的趋势,即随冷凝过程而合并,随蒸发过程而多分流路;3.1.1 两器单进单出
7、的脆弱管段应该通过加强管焊死在有足够强度的弯头,以防止断管。3.1.2 由于结构限制,分体蒸发器输入输出管口不宜伸入接水盘。3.2 流路表示方法3.2.1 为方便交流与共享,定义常用流路的表达式如下例1:H(((5+5)+1)+((5+5)+1))+1)①H型流路(中间交叉),4进1出②上半部分冷凝器分两路各5根长U管,汇总后进一根长U过冷管;下半部分冷凝器也分两路各5根长U管,汇总后进一根长U过冷管;之后上下两部分冷凝器再汇总进一根长U过冷管。例2:n(5+6+6+6+8+9)①n型流路,6进6出②由上而下各路长U管数分别为5、6、6、6、8、9根。3.2.2
8、 注:冷凝器、柜机蒸发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