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730223
大小:926.28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6-03
《“花儿”——河湟谷地的天籁之音.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河湟地,顾名思义,泛指黄河游和湟水流域的好心境,去遨游于“花儿”的海洋,尽情地表达着他交叉地带。其地理范同包括今日月山以东,祁连山以们对生活的认知和对理想的追求以至于每一首“花南,今西宁四区-三县、海东以及海南、黄南等部分沿河儿”的吟唱恰似与天、地、人之间的一次对话,行多少区域。据《后'?义书·西羌》载:“乃渡河湟,筑令居塞。”快慰与忧伤来自这份绵绵的心肠。南此看来,河湟之名称,至今也有1000多年了。汉代,“花儿”,民问俗称“少年”,过去人们一般在高山、霍去病西击匈奴,在此设西平亭,为有确切文字记原野、田间、河边劳动
2、或民间传统集会时演唱。它的载之始.始称湟中。又其族属,称为羌中。廿、青等省曲调以“令”命名,在河湟谷地更是出现了一些以地名大多数“花儿”研究学者认为:它就是历史上古丝绸南命名的作品,如《河州令》、《互助令》、《马营令》、《古鄯路和我北方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之间进行茶马交令》、《川I口令》、《循化令》、《湟源令》、《西宁令》等;以易之地带。其文化圈所处位置,恰好是中原文化斟与衬词命名的如《溜溜JLl1]令》、《咿呀咿令》、《尕呀呀吐蕃文化圈、西域文化圈的交界地带。被当代的著名令》、《呛啷啷令》等;以音乐特征命名的如《绕i绕
3、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称之为“藏彝民族走廊”的核心令》、《沙燕儿绕令》、《直令》等;以花命名的如《F1牛十丹区域。令》、《黄花令》、《iI】丹花令》等;以劳动名称命V,j~rl可见,河湟地作为中原与周边政治、经济、文化《拔草令》、《脚户令》等;以称呼命的如《尕阿女tt令》、力量伸缩进退相互消长的中间地带,而成为中原文化《_三尕妹令》、《尕阿哥令》等;以恋情命名的如《好花儿与周边文化、域内文明与域外文明双向交流扩散、荟令》、《尕联手令》等;以相貌特征命名的如《乖嘴儿萃传播的桥梁地带了。令》、《大眼睛令》、《水红花令》等;以动
4、植物命名的如怪不得在这个地带世代居住着的回、土、撒拉、东《麻青稞令》、《喜鹊儿令》、《尕马令》等;以民族命名的乡、保安和部分藏、蒙古、裕}占l等各民族群众与藏文化如《土族令》、《撒Jst,令》、《东乡令》、《保安令》等等。每相比较,它具有更多汉文化的特征,与中原文化相比一种令都有其自身的唱腔和旋律.“花儿”这种“令”较,它又有更多少数民族的文化成分=的形式还与古典文学中的元曲之f¨1牌极为相似,这无正因为地理位置的独特性、文化的交叉熏陶使河意中为那些“花儿”研究者开辟了另一片天地。湟文化既联系两方又自成体系了。当它具备
5、适宜文“花儿”曲令如此的丰富多彩,这就给“花儿”歌手化发展的条件时。以“花儿”(“少年”)为代表的各种形和歌唱家们赋予了广阔的展现才华的平台。当你听式的民族民间文化都可以在这里发芽、结果,并形成到高亢粗犷的“花儿”时,就会想到黄土高原勇敢豪放了得天独厚的民族民间文化优势。的汉子;当你听到哀伤悲凉的曲调时.就会觉得仿佛俗语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一点不假。生于听到被压迫在最底层妇女的如泣如诉;当你欣赏到明斯长于斯的勤劳朴实的各族群众人人都有一副唱“花朗欢快的“花儿”时.会令你心旷神怡奋发向上;当你儿”、漫“少年”的金
6、嗓子;个个都有一副欣赏天籁之音听到委婉悠扬的令儿时,你会感到身临其境,定会想群文天地·2014年第2期7感悟“花儿”起心仪的姑娘,而唱起“在那遥远的地方”。的要求,有的是全首押韵,一韵到底;有的是交错押甘肃省的临夏、东乡、和政、康乐、永靖、皋兰、广韵,隔句对仗;有的是复韵、间韵,全句对仗。这种韵律河、天祝;青海省的民和、乐都、平安、互助、大通、西格式除《诗经》中的某些篇章外,在其他古今中外民歌宁、湟源、湟中、化隆、循化、尖扎、同仁、贵德、共和、门中,找不到相同的例子,“花儿”特殊的艺术性由此可源、都兰、格尔木;宁夏回族
7、自治区的西吉、固原、同见一斑。心、隆德、泽源、银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昌吉、焉耆它的歌词章句如诗,韵律和谐,读起来节奏分明,等地。这些地方的总面积大约近200多平方公里,人朗朗上口,唱起来悦耳动听。口达600多万,这些地区都有唱“花儿”的习惯,这在这些取自青海本土丰富的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全国及世界各地各类民歌中是十分罕见的。的“花儿”,就成了别的西北省区所无法望其项背的文在西北四省(区)中,世世代代演唱花儿的民族有化资源。回、藏、汉、土、撒拉、东乡、裕固、保安和蒙古等九个民如:“一绺儿山,两绺儿山,三绺儿山,脚户哥下了
8、族。在中国很多地方,许多民歌的传播范围往往只局个四JiI。”用一首“花儿”解除了脚户哥的旅途劳顿,限于某一个具有相同特征的小地区,比如“信天游”只一个“下”字使信心顿时倍增;“肉色的袜子条儿绒鞋,流传于陕北,“爬山调”只流传于内蒙的一些地方,其穿上了埂子上浪来,远处要站了跟前来,心上的花儿他如白族的“三月街”、瑶族的“耍歌堂”、壮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