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doc

观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doc

ID:55714755

大小:59.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5-26

观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doc_第1页
观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doc_第2页
观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doc_第3页
观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doc_第4页
观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观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观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开县教师进修学校涂磊观课是课堂参与者相互提供教学信息,共同收集和感受课堂信息,在充分拥有信息的基础上,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和反思,以改进教学的教师研修活动。包括以作为教师教育方式的观课、作为理论研究方法的观课和作为考评手段的观课。作为教师教育方式的观课,是以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的,是教师同事之间的互助指导式的听课。其目的主要是通过观课过程中观课双方(即观课者、授课者)在某些事先预设的都关心的课题方面的研讨、分析和相互交流,用以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一、树立观课的五种意识1.对话意识对话关系是观课者、授课者的关系。首先,对话者(发言人)首先必须充分意识到自身的

2、独特性,积极坦诚的说出自己的具体看法。其次,对话强调对他者的尊重,在对话中要看到他人,在交往中使他人成为对话者。将独立而平等的对话关系运用于观课,既可克服消极接受评判和批判的唯唯诺诺“小媳妇心态”,又可防止高傲的、拒人于千里之外的非合作态度,实现真实的倾听和切磋。2.欣赏意识观课是以对授课者这个主体的尊重为基础的。授课是一种劳动,是一种有创造性的劳动,是艺术性的劳动。在这过程中,授课主体最大程度地发挥了他的聪明才智。带着尊重、欣赏的意识,能充分地感受到授课主体的优点,体会到授课者的成功的喜悦,同时能以积极的态度感觉到其中存在的价值,即使是暴露出的问题。如果观课者怀有不以为然的态度,观课的

3、结果往往是负面的。3.交流意识观课前可了解与授课相关的情况,如观课活动主题、教师情况、教学预设、学情程度等,也可以了解授课时可能存在的问题、带着对某一问题的思考、探索进行观课。有了这些交流的基础,观课时可以有较好的切入角度、层面。4.分享意识观课者要把授课者的工作成效视同己出,积极地参与到授课者的工作之中,才能分享到授课者的成功。这样的意识有利于发挥观课者的主观能动作用,避免观课者处于被动听课的境地。1.援助意识任何教师对个人的教育教学水平都有一定程度的认识,即自己已具备某些优势,还存在着某些不足,需要向别人学习。带着“援助”的意识,带着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和思考,“观”别人的优势

4、“照”自己的不足,思考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可以使观课的效益最大化。二、做好观课的三个环节观课要有较好的收获,要做好三个环节的工作,即观课前的准备、观课中的表现和观课后的交流探讨。1.观课前的准备要反对匆匆忙忙不作任何准备的观课,提倡观课者做有准备的观课。观课准备情况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一般性的准备。观课前了解了解情况,如熟悉教材、教案,设想一下如何上好这堂课。甚至可以了解一下授课班级学生的情况,包括知识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班风班貌等。第二个层次是自己先上上这堂课。备好课之后,找个班级自己试着上一下,对这堂课的总体把握会较清楚。这两个层次的工作综合起来,观课准备是较充分的

5、。第三个层次要以前两个层次作为基础,在征求授课教师的意见后,形成探讨的问题或主题,带看问题或主题去观课。2.观课中的表现观课者在观课的过程中应具备三种角色:授课者角色、学习者角色和观课者角色,而且要根据情况随时实现这三种角色的转换。(1)授课者角色。观课者观课时,对授课者课堂的出色表现或是不足之处要客观分析,不能不顾现实情况无限设想授课者的能力而做出不恰当的判断。要设想自己就是授课者,面临课堂的某种情况时可能的处理办法,或能达到的程度,才能使判断准确,充分肯定授课者的优点,使观课有收获。(2)学习者角色。观课者有时也可设想自己为学生,课堂上要怎样学习才能有较高的课堂效率。如今,学生的个别

6、差异越来越受到重视,更多地为学生设身处地,重视学生的实际接受情况,能提高学习效率,做到真正地关怀每一个学生。因此学习者的角色也是观课者时时要扮演的角色。(3)观课者角色。既然是观课,观课者角度还要贯穿于观课过程。“旁观者清”,“观课者”角度有利于冷静地对待课堂上的一切。观课者在课堂上所要做的工作,一是认真观察,注意搜集课堂上所能捕捉到的信息,特别是可视线索,如面部表情、手势、身体语言,因为这些现实没有“重来”的机会;二是记录,最简单的记录方式是笔录,有条件可以利用录像机技术做记录,还可以采用录音技术进行声音记录,但各种方法都有利弊,要综合使用;三是要注重深入的分析思考,以比较高的视角俯视

7、课堂,能够见人之所未见,有自己独立的见解。1.观课后的交流反思观课后交流的焦点是课题内容、教学处理过程和学生的行为表现,但观课者、被观课者不要急于找结论,应对原先计划的内容展开探讨。观课之后的交流反思应该有以下追求:通过交流反思,要使一堂课有新的建构。一堂课上下来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要树立“问题是我们的朋友”的理念,在交流讨论过程中敞开问题,直面问题,但切忌把讨论会变成批评会。因此交流反思要有个明确的方向,与其问“你觉得这一堂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