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毒感染合并肺结核治疗的临床观察与分析..doc

乙肝病毒感染合并肺结核治疗的临床观察与分析..doc

ID:55709528

大小:5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5-26

乙肝病毒感染合并肺结核治疗的临床观察与分析..doc_第1页
乙肝病毒感染合并肺结核治疗的临床观察与分析..doc_第2页
乙肝病毒感染合并肺结核治疗的临床观察与分析..doc_第3页
乙肝病毒感染合并肺结核治疗的临床观察与分析..doc_第4页
乙肝病毒感染合并肺结核治疗的临床观察与分析..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乙肝病毒感染合并肺结核治疗的临床观察与分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乙肝病毒感染合并肺结核治疗的临床观察与分析【摘要】正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地,乙肝病毒(HBV)阳性携带者约占总人口的5.3%〜12%,同时肺结核也是一个严重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是全世界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近年结核病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并旦耐药性结核杆菌相当常见。全国调查表明,我国有近6亿人口感染了结核杆菌,占总人口的45%,每年的发病人数120万,因此,在临床上肺结核患者合并I1BV感染现象较为常见。目前,国内外对初治菌阳性肺结核推荐2HRS(E)Z/4HR短程化疗方案,除链霉素外,方案中其他药物几乎都有不同程度的肝毒性作用,尤其是在强化治疗期开始的2~

2、3个月,用药较多,3~4种抗结核药物同时联合应用,更易发生肝脏损害。有报道,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肺结核患者化疗中肝损害发生率为50%o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了解这部分患者抗结核治疗中出现的肝损害情况对肺结核的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的观察抗病毒和护肝治疗对乙肝病毒感染合并肺结核患者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的临床作用。方法选择92例乙肝病毒感染合并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抗病毒治疗+抗结核治疗组(抗病毒组)、护肝治疗+抗结核治疗组(护肝组),观察治疗后肝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抗病毒组的患者肝功能水平较护肝组明显降低(P<0.05)o结论抗病毒治疗能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

3、防止乙肝病情的加重,从而明显减轻乙肝合并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过程中出现的肝脏功能损害情况。【关键词】肺结核;乙肝病毒感染;抗病毒;护肝【中图分类号1R722.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1004-4949(2014)08-0019-01我国是肺结核的高发地区,每年新增的肺结核患者多达130万例,同时我国也是乙肝大国,乙肝病毒携带者为总人口的10%,故临床常见肺结核合并乙肝病毒感染的患者。目前,对肺结核的治疗多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常规化疗方案,此方案虽疗效显著,但对肝脏可造成一定的损害,肺结核合并乙肝病毒感染的患者其肝脏对药物的承受能力较弱,常因药物性肝损害而影响治疗[

4、1]。现对我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92名肺结核合并乙肝病毒感染的患者进行分组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寻找更优的治疗方案。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92例肺结核合并乙肝病毒感染患者均为初治,均符合《肺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与《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2-3],其中男57例,女35例,年龄17-73岁,平均年龄39.6岁,符合以下条件:①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肝表面抗原检查为阳性,肝功能检查示谷丙转氨酶增高为正常值上限的2倍以上;②初治肺结核病人,无心、肺、肾等重要脏器的疾息;③排除乙肝以外的其他肝脏疾病;④无饮酒史,近期未服用任何引起肝功能异常的药物

5、。1.2分组入选92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抗病毒+抗结核治疗组(抗病毒组)、护肝+抗结核治疗组(护肝组),A组与B组患者在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等具有可比性,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1.3治疗方案抗结核治疗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2HRZS(E)/4HR方案:异烟腓(H),利福平(R),毗嗪酰胺(Z),链霉素(S),乙胺丁醇(E);异烟腓0.3g/d,利福平0.6g/d,均口服6-9月;毗嗪酰胺1.5g/d,口服2-3月;链霉素0.75g/d,肌注2月;若为年纪较大、肾功能不全、链霉素过敏者,以乙胺丁醇0.75g/d,口服2-3月替代链霉素。抗病毒治疗:

6、拉米夫定0.lg/d,从化疗前2周开始使用,至治疗结束。护肝治疗:甘草酸二铉0.15g/d口服,从化疗ALT升高起使用,抗病毒采用拉米夫定治疗,至治疗结束。1.4观察指标治疗开始时肝功能化验正常,在治疗2周后出现谷丙转氨酶(ALT)高于2倍正常值上限,及/或总胆红素(TBTL)高于2倍正常值上限时,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肝功能损害即可认为是抗结核药物所引起的。1.5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检验,对两组指标数值进行配对t检验,率比较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两组患者在抗结核治疗15天及30天后进行肝损害情况的比较,抗病毒组肝

7、脏各指标水平明显优于保肝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3讨论抗结核药物多具有肝脏毒性,其中异烟麟和利福平所造成的肝脏损害最为常见,异烟胱的肝脏毒性与其代谢产物导致的氧化应激反应有关,而利福平的肝脏毒性与其导致的肝脏脂质代谢紊乱有关[4]o通常抗结核药物需要联合、长期服用,因此可能导致药物性肝损害,尤其在乙肝患者中,其肝脏损害发生率会显著增高,甚至部分患者可出现严重肝损害而被迫暂停治疗。由于近年来肺结核合并乙肝的患者逐渐增多,临床上对于这部分特殊患者的重视程度也相应提高,为寻求合适的治疗方案而展开的各种临床研究也是备受关注。本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