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261606
大小:80.77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8
《92例肺结核合并乙肝病毒感染的治疗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92例肺结核合并乙肝病毒感染的治疗分析开白尔尼沙·吾休尔姑再努·阿木提(新疆喀什地区伽师县人民医院内科844300)【摘要】目的观察抗病毒和护肝治疗对乙肝病毒感染合并肺结核患者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的临床作用。方法选择92例乙肝病毒感染合并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抗病毒治疗+抗结核治疗组(抗病毒组)、护肝治疗+抗结核治疗组(护肝组),观察治疗后肝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抗病毒组的患者肝功能水平较护肝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抗病毒治疗能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防止乙肝病情的加重,从而明显减轻乙肝合并肺结核患者
2、抗结核过程中出现的肝脏功能损害情况。【关键词】肺结核乙肝病毒感染抗病毒护肝【中图分类号】R5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3-0394-02我岡是肺结核的高发地区,每年新增的肺结核患者多达130万例,同时我国也是乙肝大国,乙肝病毒携带者为总人口的10%,故临床常见肺结核合并乙肝病毒感染的患者。目前,对肺结核的治疗多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常规化疗方案,此方案虽疗效显著,但对肝脏可造成一定的损害,肺结核合并乙肝病毒感染的患者其肝脏对药物的承受能力较弱,常因药物性肝损害而影响治疗[1]。现对木院2008年1月
3、-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92名肺结核合并乙肝病毒感染的患者进行分组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寻找更优的治疗方案。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92例肺结核合并乙肝病毒感染患者均为初治,均符合《肺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与《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2-3],其中男57例,女35例,年龄17-73岁,平均年龄39.6岁,符合以下条件:①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肝表面抗原检查为阳性,肝功能检查示谷丙转氨酶增高为正常值上限的2倍以上;②初治肺结核病人,无心、肺、肾等重要脏器的疾息;③排除乙肝以外的其他肝脏疾病;④无饮洒史,近期未服用任何引起肝功能异常
4、的药物。1.2分组入选92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抗病毒4亢结核治疗组(抗病毒组)、护肝+抗结核治疗组(护肝组),A组与B组患者在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等具有可比性,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1.3治疗方案抗结核治疗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2HRZS(E)/4HR方案:异烟腓(H),利福平(R),毗嗪酰胺(Z),链霉素(S),乙胺丁醇(E);异烟肼0.3g/d,利福平0.6g/d,均口服6-9月;毗嗪酰胺1.5g/d,口服2-3月;链霉素0.75g/d,肌注2月;若为年纪较大、肾功能不全、链霉素过敏者,以乙胺丁醇0.75g/
5、d,口服2-3月替代链霉素。抗病毒治疗:拉米夫定O.lg/d,从化疗前2周开始使用,至治疗结束。护肝治疗:甘草酸二铵0.15g/dU服,从化疗ALT升高起使用,抗病毒采用拉米夫定治疗,至治疗结束。1.4观察指标治疗开始吋肝功能化验正常,在治疗2周后出现谷丙转氨酶(ALT)高于2倍正常值上限,及/或总胆红素(TBIL)高于2倍正常值上限吋,排除艿他原因引起的肝功能损害即可认为是抗结核药物所引起的。1.5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检验,对两组指标数值进行配对t检验,率比较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
6、意义。2结果两组患者在抗结核治疗15天及30天后进行肝损害情况的比较,抗病毒组肝脏各指标水平明显优于保肝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15天30天组别例数ALTASTTBILALTASTTBIL抗病毒组4614.2±3.917.6±4.9护肝组4623.1±3.922.9±3.781.3±17.579.5±17.4108.7±14.9107.0±18.067.5±16.770.3&plu
7、smn;12.391.1±17.590.1±17.63讨论抗结核药物多具有肝脏毒性,其中异烟肼和利福平所造成的肝脏损害最为常见,异烟腓的肝脏毒性与其代谢产物导致的氧化应激反应奋关,而利福平的肝脏毒性与其导致的肝脏脂质代谢紊乱冇关[4]。通常抗结核药物需要联合、长期服用,因此可能导致药物性肝损害,尤其在乙肝患者中,艽肝脏损害发生率会显著增高,甚至部分患者可出现严重肝损害而被迫暂停治疗。由于近年来肺结核合并乙肝的患者逐渐增多,临床上对于这部分特殊患者的重视程度也相应提高,为寻求合适的治疗方案而展开的各种临床研宄也
8、是备受关注。本研宄在对肺结核合并乙肝的患者进行抗结核治疗的同吋,进行抗病毒或护肝治疗,检查结果显示抗病毒治疗组的患者其肝功能水平较护肝治疗组的患者明显降低(P<0.05),这说明抗结核治疗的冋时进行抗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