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毕业设计-医学论文】关于大脑内静脉在经胼胝体穹隆间手术入路中的意义.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大脑内静脉在经豚服体穹隆间手术入路中的意义作者:贤俊民丰育功张丽云【摘要】目的探讨大脑内静脉在经月并诋体穹隆间手术入路中的意义。方法利用15例人尸颅脑标本,在显微镜下模拟经麟胴体穹隆间入路,并对大脑内静脉及其相关属支进行解剖,观察并测量相关的数据。结果大脑内静脉在解剖学上存在较大的变异,其明显变异的属支即透明隔静脉外径与大脑内静脉前部的外径差别不大。结论大脑内静脉有些变异使得大脑内静脉或其较大的属支成为选择经月并服体穹隆间手术入路时进入第三脑室的障碍,这些情况应当引起神经外科医师的注意,以减少术中不必要的出血和术后并发症。【关键词】脑静脉;月并眠体;穹隆(脑);外科手术;解剖第三
2、脑室内病变有多种手术入路可供选择,如经月并舐体侧脑室脉络裂入路,豚版体侧脑室室间孔入路,终板翼点联合入路,经幕下小脑上入路,经豚版体穹隆间入路等[1]。近年来,经月并版体穹隆间入路因其众多的优点备受广大神经外科医师的推崇。有关经豚眠体穹隆间入路的显微解剖已有许多学者做了报道[2,3],但对大脑内静脉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大脑内静脉在经月并版体穹隆间手术入路中的意义,为切除第三脑室病变提供形态学依据。1材料与方法1.1标木15例(30侧)不分性别,完整、无腐败、损伤的人尸颅脑标本,由青岛大学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提供。材料包括手术显微镜,神经外科常用开颅手术器械及显微外科手术器械,
3、头架,脑自动牵开器,游标卡尺(精确度为0.02mm),W55型SONY数码相机。1.2方法用温生理盐水将颈内动脉、椎动脉和颈内静脉冲洗至无血栓。经颈内静脉或直窦灌入混有蓝色染料乳胶,经颈内动脉与椎动脉灌入混有红色染料的乳胶,并放置48ho将标木固定为面朝上,并抬高15°〜20°。模拟手术切口(右额马蹄形切口),皮瓣3/4位于冠状缝前,后界在冠状缝后1〜2cm,向前6〜7cm,内侧在中线,向外4~5cm,皮瓣翻
4、仰额部,骨窗内缘在上矢状窦的边缘处,咬除骨缘。半月形剪开硬脑膜,基底折向上矢状窦。以下步骤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操作,显微镜前倾15°〜20。,切断冠状缝前方的回流静脉,沿中线冠状
5、缝处向前向双外耳道假想连线分离半球3〜4cm。用自动牵开器牵开右侧半球,辨认并游离开两侧的豚周动脉,即可看到白色的麟版体,此即为豚版体的中前部,半球内面辨认出中央前沟,以此作为切开月并舐体的后界。以大脑镰作为标志,严格沿中线切开豚版体2.0〜2.5cm,即可看到居中的透明隔及其间隙。用剥离了将透明隔从中间钝性分离到达穹隆体的中间缝,在室间孔上方向后切开穹隆间2cm,然后钝性分离位于第三脑室顶的两侧大脑内静脉,即可看到第三脑室腔。根据需要对大脑半球作水平、矢状位切开,观察并测量相关数据,获取图片,所测得的数据均以均数土标准差表示,用SPSS软件处理数据。2结果2.1分离两侧大脑内静脉的
6、结果在分离两侧大脑内静脉时,1具将两侧大脑内静脉分向一侧,1具分开两侧大脑内静脉后损伤了其下的透明隔静脉,1具分开两侧大脑内静脉后发现了其下的透明隔静脉,1具误将透明隔静脉当成同侧的大脑内静脉而忽略了其下的大脑内静脉。2.2大脑内静脉的构成将大脑内静脉的构成分为5种类型:I型由丘:脑纹状体上静脉、透明隔静脉和脉络膜静脉形成,共13侧(43.33%);II型由丘脑纹状体上静脉和脉络膜静脉形成,共6侧(20.00%);型由斤脑纹状体上静脉和透明隔静脉形成,共5侧(16.67%);IV型由丘脑纹状体上静脉单独形成,共3侧(10.00%);V型为其他形式,共3侧(10.00%)。2.3大脑内
7、静脉构成的变异M侧(46.66%)透明隔静脉汇入大脑内静脉的位点偏离室间孔后缘,向后移位3.42-15.02mm(平均6.36mm),其中有2侧明显变异的透明隔静脉平行并位于同侧的大脑内静脉之下,向后行于丘:脑的后部注入大脑内静脉,注入点距室间孔后缘的距离分别为15.02mm和9.78mm,与大脑内静脉分别相差3.84mm和5.22mm,透明隔静脉的外径分别为1.40mm和1.38mm,与之相应的大脑内静脉前部的外径分别为1.62mm和1.56mm。另有1侧明显变异的透明隔静脉位于同侧的大脑内静脉之上,平行于对侧的大脑内静脉1可后行,于丘脑的后部注入大脑内静脉,注入点距室间孔后缘的距
8、离为9.86mm,与大脑内静脉相差3.84mm,透明隔静脉的外径为1.02mm,与之相应的大脑内静脉前部的外径为1.42mm。有2例(13.33%)标本的左右大脑内静脉呈上下位的关系(前部呈上下位,向后渐转移呈平行关系),相差1.52-3.78mmo大脑内静脉前部(以大脑中央前沟为界点)的外径为(1.947±0.289)血。3讨论经月并服体穹隆间入路切除第三脑室病变是APUZZO等[4]于1982年首先提出的,并完成了11例手术。由于该入路与其他入路相比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