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695568
大小:47.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5-25
《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欠发达地区教育城乡均衡发展.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欠发达地区教育城乡均衡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欠发达地区教育城乡均衡发展发表时间:2013-6-279:58:00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欠发达地区教育城乡均衡发展近年来,欠发达地区教育发展很快,无论是硬件建设(诸如破旧危房改造,教学设施改善等),或是教育内涵建设(诸如城乡中小学布局调整,教育管理水平,师资队伍建设等),都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巨大成绩。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总体上欠发达地区教育发展还是相对滞后的。横向比,我们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不是缩小了,而是拉大了,而且进一步拉大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纵向比,欠发达地区城乡之间的非均衡现象仍然非常突出。
2、在强调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今天,关注并着力推进欠发达地区的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城乡教育统筹发展,笔者认为是十分必要的。一、欠发达地区城乡教育非均衡现象突出十五年教育普及程度差距悬殊。无论是农村适龄儿童入学率,或是升学率都大大低于城市、城区水平,尤其是幼儿教育和高中教育,其差距更为悬殊。以我市为例,农村适龄儿童入园率不到40%(全市为68%),初升高比例不到50%(全市为78%)。城乡学校办学条件差距悬殊。据资料显示,丽水市现有危房近1万平方米,破旧房21万多平米,其中''模式,这种考试的出发点原本是为了给农村中小学学生以学习信心,为此而弱化了考试的选拔性,试
3、卷内容偏易,然而就是这样的考试,农村初中毕业生的不合格也超过了50%。虽然考试不是质量评价的唯一维度,但至少它可以略见质量之一斑。二、欠发达地区城乡教育非均衡发展的负而影响农村教育之于欠发达地区的整个发展来说,是基础,是重点,也是希望之所在,搞好农村教育不仅对于提升欠发达地区教育的整体水平,而且对欠发达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事业都具有极其深刻而深远的意义,反过来看,如果农村教育严重落后,城乡教育非均衡现象突出,那么它带来的负而影响也是不可低估的。第一,它将使“择校风”愈演愈烈。正是因为农村教育质量太低,致使农村不少家长为了使子女获得相对优质的教育资源,不
4、得不以高昂的财力为代价,纷纷送子女进城求学。这种现象不仅增加了农民的负担,而且还导致农村教育资源的大量闲置,城乡教育资源却因此日显严重不足。这儿年来,农民家长对孩子获得优质教育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如果农村教育现状不能获得改善,择校风则必将愈演越烈。第二,它将冲击教育公平的原则。教育非均衡现象。公平是社会主义国家基础教育的基本原则,尤其是义务教育,更是一种平等的教育,我们实施义务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使弱势人群和经济落后地区的学生不仅获得最基本的基础教育而且尽可能享有优质的教育资源,享有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发展成果的平等机会。农村教育的事业关乎广大农村学生最根本
5、利益,关乎教育公平原则的落实,也关乎我们“执政为民”的执政宗旨和理念,我们没有理由不重视农村教育的均衡发展。第三,它将制约城乡统筹战略举措的实施。党的十六大提出“五个统筹"的战略举措,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措施,而在城乡统筹中,教育统筹发展是基础,只有实现教育的统筹发展,城乡的经济、社会、文化、卫生等各方面的统筹发展才能获得有力的支撑。因而,如果城乡教育的非均衡发展现象不消除,那么城乡统筹必将是一个良好的愿望而己,这是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的。第四,它将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目标就是全面提高城乡人民的生活质量,实现城乡人民的共同富
6、裕。毋庸置疑这一目标是以人的整体素质为支撑的。教育的非均衡现象,实际上意味着广大农村人口的教育相对贫困,而这种贫困又意味着正在酝酿农村明天的绝对贫困。如果说,最低生活保障的设立,缓解的是城乡贫困人口的现实生活困难,那么推进农村教育发展,实现城乡均衡发展,解决的就不止是明天的绝对贫困问题,同时还包括人的发展,从而关系到人的生活质量,人力资源的区域竞争力问题。如果任非均衡现象发展下去,若干年后我们还将继续投入巨大的经费,再次实施农民技术培训工程,若此,我们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又何时能得以实现?三、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必须明确,我们在这里所说的城乡教育均
7、衡发展,并非同一道水平线上的“齐步走"。从哲学的意义上说,均衡是相对的,非均衡是绝对的,教育发展追求的是相对均衡。依笔者理解,均衡发展应是“分层管理,突出重点,整体提高”,即建立分类管理模式,根据各类学校各个时期的实际突出重点,强化薄弱环节,最后达到整体提高的目的。那么,如何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完善规划,优化城乡学校布局。过去一轮的城乡学校规划为优化农村学校布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尚需进一步完善。在下阶段新一轮的城乡学校布局调整中,要继续按“高中向城区和县城集聚,初中向建制镇集聚,小学向乡镇政府所在地和中心村集聚”的原则,进一步完善规划,加大布局调整的实
8、施力度。在这里,特别要注重将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与城镇化建设规划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