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53、MDM2在基底细胞癌中表达及意义.doc

P53、MDM2在基底细胞癌中表达及意义.doc

ID:55689727

大小:57.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05-25

P53、MDM2在基底细胞癌中表达及意义.doc_第1页
P53、MDM2在基底细胞癌中表达及意义.doc_第2页
P53、MDM2在基底细胞癌中表达及意义.doc_第3页
P53、MDM2在基底细胞癌中表达及意义.doc_第4页
P53、MDM2在基底细胞癌中表达及意义.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P53、MDM2在基底细胞癌中表达及意义.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P53、MDM2在基底细胞癌中表达及意义[摘要]目的:研究p53和MDM2蛋白在皮肤基底细胞癌中的表达,探讨基底细胞癌的发生和发展机制。方法:选取50例基底细胞癌标本,30例正常皮肤组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53与MDM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p53、MDM2蛋白在基底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29/50)、46%(23/50),与正常皮肤组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o基底细胞癌组织中p53蛋白的表达与MDM2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3=0.460)。结论:p53和MDM2蛋白在基底细胞癌

2、中的异常表达,说明在基底细胞癌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关键词]p53;MDM2;基底细胞癌;免疫组织化学[中图分类号1R73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6-0939-03基底细胞癌(BCC)大约占所有皮肤癌的75%,而且以3%〜8%的速度逐年递增,BCC好发于头颈部,虽然生长缓慢,很少转移,但却有毁损性。BCC的发生是多基因相互作用的结果,目前,在其他多种肿瘤中可以检测到突变型p53和MDM2的表达,而对于二者在BC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相关性,则研究较少。我们在此采

3、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P53.MDM2在BCC组织及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p53、MDM2在BCC发病中的意义。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组织标本来自2005年10月〜2009年10月期间沧州市中心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手术切除后经病理证实为BCCo50例BCC中,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36〜82岁,平均62.34岁,病程6个月〜12年,平均40.25个月,头面部42例(84%),躯干部位8例(16%)o排除标准:取材前1年内肿瘤经过放射线治疗;取材前3个月内局部应用过咪奎莫特、干扰素等药物或系

4、统应用过维甲酸等化疗性药物。另选取正常人包皮手术切除标本30例,年龄18〜40岁,平均23岁。1.2研究方法:手术切除标本均经10%多聚甲醛溶液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切片厚度4pm,使用S-P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对切片进行染色,免疫组化操作步骤严格按试剂盒说明进行。鼠抗人p53单克隆抗体及鼠抗人MDM2单克隆抗体均购自上海太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用已知阳性切片作阳性对照,用碱性磷酸盐缓冲液(PBS)代替一抗作阴性对照。1.3结果判断:p53免疫组化阳性信号位于细胞核,呈棕黄色或棕褐色,MDM2免疫组化阳性信号位于细胞核

5、或胞浆,呈棕黄色,染色结果参照文献[1]评分方法,高倍镜下取5个不同视野,各计数200个细胞,计算阳性细胞所占百分比,阳性细胞数计数分:阳性数<5%为0;35%>阳性数》5%为1;70%>阳性数335%为2;阳性数>70%为3。着色强度计分:不着色为0,弱着色(呈淡棕黄色)为1,强着色(呈明显的棕黄色)为2。阳性分级:以上两项相加,0〜1分为(_),2分为(±),3分为(+),4分为(++),5分为(+++),一〜土记为阴性,+〜+++记为阳性。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p

6、53和MDM2阳性百分率的比较采用计数资料的x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2结果2.1正常皮肤组织中p53蛋白表达率为0(0/30);BCC组织中p5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58%(29/50)(见图1、2),癌组织中P53蛋白阳性率与正常皮肤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lo2.2正常皮肤组织中MDM2蛋白表达率为0(0/30);BCC组织中MDM2蛋白阳性表达率为46%(23/50)(见图3、4),癌组织中MDM2蛋白阳性率与正常皮肤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7、2.3p53蛋白与MDM2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分析,p53蛋白与MDM2蛋白有一个比较高的共同表达率,在50例BCC组织中有19例共同表达,阳性表达率为38%,通过相关分析表明,二者在BCC组织中的表达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见表3O3讨论p53与基底细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p53蛋白分为野生型和突变型两种,野生型p53阻碍受损伤细胞进入DNA合成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增殖,使受损的DNA有时间修复,或启动程序性死亡过程,防止细胞恶变,在p53基因缺失或突变的细胞,受损伤的DNA无法通过p53介导的途径停止在G

8、1期进行修复,细胞的遗传信息受阻,导致恶性转化、增殖以及肿瘤的发生,但由于野生型P53基因的半衰期短,不易被检测出,而突变型P53基因半衰期长,所以一般认为,免疫组化法阳性的就表示存在突变型p53基因。BCC由正常角质形成细胞恶性转化而成,好发于曝光部位,过度紫外线照射是诱因之一,研究证明BCC存在p53突变,且大多数为光突变(C-T或CC-TT转换),光照导致的p53基因突变参与光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