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68752
大小:44.5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7-12-18
《2018年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之文章结构专题复习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8年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之文章结构专题复习题2017年高考语母题题--论述类本阅读之结构母题九:论述类本阅读之结构【母题】2017年高考新标1卷第2题【母题原题】阅读下面的字,完成1~3题。气候正义是环境正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从空间维度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
2、气候容量的问2018年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之文章结构专题复习题2017年高考语母题题--论述类本阅读之结构母题九:论述类本阅读之结构【母题】2017年高考新标1卷第2题【母题原题】阅读下面的字,完成1~3题。气候正义是环境正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从空间维度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
3、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遇到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从时间维度上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
4、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包括气候资,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免受人为原因引起的温
5、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涉及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因此,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也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摘编自明德《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2.下列对原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两个维度审
6、视气候正义,并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后一维度的两个方面。B.以气候容量有限为立论前提,并由此指向了气候方面的社会正义问题。.在论证中以大量篇幅阐述代际公平,彰显了立足未的气候正义立场。D.对于气候正义,先交代背景,接着逐层分析,最后梳理出了它的内涵。【答案】【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对本内容的辨析。要求选出“对原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项以偏概全,原用大量篇幅阐述的是“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选项表述为“代际公平”,二者取一。【命题意图】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
7、方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考试方向】这种题型在以前的安徽卷考核,标卷一直没涉及,17年成为新加入的考点,是标卷一个较大的变动。【得分要点】论述类的结构较为简单,围绕一个概念展开,主要的行方式是总分总的结构,或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结构,在总分总的结构中“分”的部分又有并列式和层进式之分,注意结合进行具体的分析。同时注意语段的内容是论点还是论据,论证是什么论证方式。事例证明什么论点。【母题1】阅读下面的字,完成后各题。李杜诗歌创作与从政关系之初论①李白杜甫一生从政时间并不长,但被朝廷和地方藩府征聘任
8、用却不止一次,断断续续分布于他们一生好几个时期。两人生活经历受此左右,成为一个起伏不定的过程。考察政治对于两位大诗人思想创作的正面推动和影响,有助于认识中国古代诗歌创作与政治的关系。②中国诗歌的传统是“言志”。魏晋以后有“缘情”说出现,但士大夫仍一致认为情必须是高尚的情。因而缘情在很大程度上只能看作言志的补充,即所言之志必须是情感的真实流露。情志合一,它的最高层次必然与政治相通。这样,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