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具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应用.doc

浅谈学具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应用.doc

ID:55680520

大小:5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5-24

浅谈学具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应用.doc_第1页
浅谈学具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应用.doc_第2页
浅谈学具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应用.doc_第3页
浅谈学具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应用.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学具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应用.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加强动手操作是现代的数学教学与传统的数学教学的重要区别之一。在新课改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在一些操作活动中,参与面不够广,部分学生带着问题却无从下手,不知如何进行操作,在操作过程中也只是被动地接受。如果让他们充分地操作体会,时间乂不允许。如何解决这样的矛盾,也是我们需要反思的问题。操作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最直接、最常用的实践活动。通过操作这一实践活动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现就如何优化操作活动,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谈谈我的粗浅认识和体会。一、学具应用的时机A.在认知的生长处,开展动手操作。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

2、,儿童的认知结构类似于一个倒置的圆锥形的螺璇图,这个认识螺璇中布满很多的结点,这些结点就是认知的生长点,它起着承上启下的、构筑儿童知识大厦的基础作用。如果当这些结点正在生长时,就让学生实施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既是10以内加法的延伸,乂是学生以后学习多位数加法的基础,正是认知的生长处,也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这一内容时,充分利用学具(小棒),引导学生从以下儿个方面实施动手操作。以()+()=10为例:1.(1)9根小棒要和儿根小棒才能凑满10根小棒?(2)另一根小棒应从哪里来?怎样摆?(3)最后的结果是多少?怎样摆

3、出来?怎样列式?2.(1)3根小棒要和儿根小棒才能凑满10根小棒?(2)另7根小棒应从哪里来?怎样摆?(3)最后的结果是多少?怎样摆出来,怎样列式?3.以上这些摆法中,相同的一步(凑十)是什么?通过以上操作和思考,要在学生的大脑中形成这样一种认识,即“从()里拿出()与()凑成十,再加上余下的()得()”,并让学生自己总结出这种拿法不是唯一的。这样,不仅强化了学生对“凑十”规律的认识,而且恰在认知的结合部加强了同化作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B.在认知的发展处,加强动手操作。一位美国当代的心理学家认为,不能让学习活动成为只是“颈部以上发生的学习”。因此,要让学

4、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其中动手操作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例如:在教学圆柱体的体积时,先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预习:如果把圆柱体转化为长方体,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然后让学生拿出先准备好的萝卜和小刀,引导学生对照教材,切一切,拼一拼,想一想,并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总结。学生经过亲自切拼,亲身体验,共同探索出了长方体和圆柱体的内在联系,得出不变的有:体积、底面积、高等;变了的有:侧面积、表面积、底面周长等。教学中这样安排,除了能对学生新旧认知进行有效的整合,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外,还不失时机地渗透了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如转化的思想,变与不变的思想等,以及有效地拓展了学生空间

5、观念。A.在思维的发散处,开展动手操作。创新能力来自于良好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就能促进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教学中,教师应抓住有利时机,利用各种有效手段,在思维的发散处,开展动手操作。例如:在学生学习了梯形面积以后,我出了这样一道题让学生做:请你用橡皮筋在自制的钉子板上,围出一个面积为12平方厘米的图形。同学们经过认真思考,反复操作,共围出的图形:(1)长方形有4X3、6X2、12X1;(2)平行四边形有12X1、6X2、4X3、1X12、2X6、3X4。这时有一个学生说他围出了一个三角形,面积也是12平方厘米,算式是6X492。受此启发,其他学生又

6、围出另外的三角形,如8X392、4X692、12X292、3X892等等。还有学生别出心裁地围出梯形的面积也是12平方厘米,如(1+7)X3:2、(2+6)X3:2、(l+5)X4:2、(2+4)X9+4X2等等。通过这么简单的操作,学生不仅牢固地掌握了这些己学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且进一步悟出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本质特征:即面积应是两个相关长度之乘积。二、合理应用数学学具A.进行定向指导。学具操作活动前的定向指导,首先是要有明确的指导语,使学生知道“做什么”和“怎样做”。因为,小学生的知觉选择性尚在发展,有意注意难以持久,常有不少学生在摆弄

7、学具时常被学具的形状、色彩等外部特征所吸引,不能在操作过程中始终保持定向的注意。所以,对于操作过程中的指导,要引导学生将观察与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B.突出感知对象心理学研究表明,加大感知对象与背景材料的差异,突出感知对象,对提高知觉的效果具有重要作用。操作活动中要适当突出感知对象,一般可通过颜色、形状、动态、声音和强度等方面来实现。例如: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体比较的操作活动。(1)制作等底等高的无色透明圆柱、圆锥教具备一个。然后用红色圈把圆柱等分成三截;(2)在圆锥中盛满蓝颜色水;(3)将水三次倒进圆柱,第一次使圆柱中的水面刚好到第一道红色圈;第二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