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理念下的地方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doc

协同理念下的地方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doc

ID:55673189

大小:58.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0-05-24

上传者:U-7604
协同理念下的地方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doc_第1页
协同理念下的地方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doc_第2页
协同理念下的地方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doc_第3页
协同理念下的地方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doc_第4页
协同理念下的地方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协同理念下的地方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协同理念下的地方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摘要]本文探讨了协同创新理念和协同教学的由来及其意义,通过分析协同理念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困境,指出了协同理念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关键词]协同创新理念;地方高校??新;人才培养模式[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2549(2017)04-0025-03地方普通高校始终是地方区域人才的培养基地,提高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适应社会发展,始终是高校的责任和使命。如何探寻出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一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路径,是高校管理者和教师始终思考的问题。人才培养不仅仅是高校单方面的责任,只有高校、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多方合作才能为地方输送优秀的人才。实践结果充分表明,协同理念下的地方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学生培养方面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既提升了学生就业、发展空间,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同时也为高校与企事业单位搭建了科研合作的平台,使得高校教学走向了良性循环的发展之路。高校与社会不再被围墙相隔,高校应多掌握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将办学空间、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标准等与社会不断开放和交融,构建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方略,以适应工业化、市场化、社会化的不断需求。通过协同理念的推动,处理好社 会与高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协同,以产、学、研为切入点,处理好高校与科研院所的协同、高校与企业的协同、理论与实践的协同、教学与科研的协同、教师团队的协同、课内与课外的协同等。通过协同理念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向社会培养和输送优秀的创新型人才。一协同创新理念和协同教学的由来及其意义1协同创新理念和协同教学的由来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协同概念就是从古希腊语中借鉴过来的。它的出现标志着开放系统中大量系统之间的相互结合、相互作用、整体与片段的合作。近现代以来,协同学则是由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赫尔曼?哈肯在研究激光理论的基础时,于1970年初提出来的,并于1997年正式面向社会。它的研究内容,不仅包括自然科学,还包括社会科学。而协同教学则是由TeamTeaching翻译过来的,是协同理论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和研究。美国华盛顿大学夏普林教授,当今“协同教学之父”,他对协同教学有着自己的定义:首先是一种教学组织形式,通过教师、学生和助理人员,在两个或者多个教师的相互合作下,相同群组学生的部分或者全部教学。同时,他还提出协同教学的三个明显特征:第一,在同样共同学习的学生群组里,教师则跟他们有非常亲密的关系;第二,必须是有两人或者两人以上的学生和老师共同组成;第三,教师可以根据一些特殊情况,具有多样、多变化的分配手段和权利,例如学生、时间、空间或者分组等。2以协同创新理念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意义 美国就是协同创新的典型。作为发达国家领头羊的美国而言,其协同创新发展比较早,经验也相对比较丰富,主要合作模式就是以“硅谷”为代表的工业园区,主要通过法律法规完善的专利许可、工程研究中心、技术转让等形式来实现。随着协同创新理念和协同教学思想由国外的传入,国内许多专家学者赋予了协同创新的新理念和新含义,指出协同教学具有涵容性、连续性、系统性等特征,便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实现教师教学和科研的双赢。面向区域社会需求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地方高校的使命,也是地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宗旨。人才培养质量不仅取决于教学系统纵向的组织和管理,同时还取决于相关的横向系统。可以说,人才培养质量是一种多方“合作生产”的结果。因此,构建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确保各种资源和要素围绕人才培养发挥积极作用,协同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是确保地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高校培养的人才,为其能适应当今社会高速度发展的需求,需要高校、政府与市场不断联系与交融,地方高校只有做好传统教学思想与现代教学理念的协同与创新;做好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协同与创新;做好科研院所与地方高校之间的协同与创新,做好实践与理论、科研与教学的协同与创新,才能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师生。协同创新深刻反映了当代科学发展的总体态势,“协同”可以包含多种形式,跨区域、跨国界、跨学科等。近几年,随着“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核心概念的推广普及和协同创新合作的有效开展,高等学校出现了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通过协同理念的运用,保证了教师与企业、公司之间的横向联系;提高了教师理论联系工程实际的能力;提高了教师课 堂的教学水平;提高了学生上课质量和理论、实践能力。教师思想上开始转变,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变灌输为引导教学,带领学生深入厂矿,开展综合性实验和科研项目开发。高校只有结合自身办学的特点和教学特色,在课堂上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调动起来,并通过协同其他学科进行交互学习,相互借鉴,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应用能力,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让他们早日成为具有工程师素质的应用创新型人才。国内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2011年北京邮电大学联合其它11所高校共同组建的协同创新联盟,是目前国内规模较大的全方位高校联盟。随着协同理念的深入和推广,省内外高等院校校企、校际之间的联盟与合作、专业联盟与合作、学科联盟与合作层出不穷。校企、校校通过多方位的协同合作,创建根据自己学科、自己行业相关的产业链,在扩大协同创新模式下,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多方互赢”的理念,全方位进行人才协同培养,使得高等院校的办学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由此高校将收到巨大的社会影响和效益。二协同创新理念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困境高校在跟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实施时,为了更好地提高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数量,随着合作项目进入实质性的研究和拓展,影响企业和高校协同构建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困境也开始慢慢浮现出来。尽管协同合作对于高校人才的培养和社会服务都有双重好处,但是具体操作和实施起来还有一些困扰和困难,需要各方正视问题并加以完善解决,具体问题如以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他们作为教师授课非常认真负责,但却很少关心和清楚学校的生存与社会休戚相关,自己所讲的内容是否陈旧,能否跟上先进技术的发展,培养的学生是否受到企事业单位的肯定和欢迎。2高校一些关于教师职称晋升的制度高校跟高中不一样,在高中教师的业绩跟学生的成绩及录取的学校关系很大。而高校则不然,高校教师课堂的教学效果和质量并不能直接反映教师的业绩,高校更看重的是教师的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尤其是高校教师为了晋升职称,都在写论文,申请各级项目,很少去关心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除了不得已地上课,就是在写论文、申请专利、申请项目等跟自己利益相关的事情,而很少把主要精力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更难得关心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是否适应当前人才的需求,更难得去关心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等问题。3高校教学周期时间较长由于高校课程安排的比较多,高校教师不是在授课,就是完成出题、考试、判卷和成绩登分等后续工作,很少有时间深入厂矿企业了解专业技术的发展状况,更难了解企业急需什么样的专业人才,从而就把校企合作当成一句空话,没有一点实际效果。4团队合作不默契高校教师之间的联系很少,自己上自己的课,由于职称竞争关系,处 处只想自己的利益,教师之间也很少有交流,大都以个人申请项目,没有团队意识,也很难为企业做出较大的贡献。5教师的自身水平不够高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技术进步,许多行业的标准及技术已经更新,但很多高校教师仍停留在以前的技术层面,给同学解释不到位,同学理解不了,就很少能将新的技术运用到生产实际中。6教师的心态问题许多高校教师跟企业合作,都是为了自己的项目和课题,从来没有为学生和企业的利益长远着想。由于教师的工作环境比较优越和轻松,而企业现场的环境比较恶劣,他们很难驻守在现场和企业技术人员、工人打成一片,也很难与企业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高校一直是人才的聚集地,要解决以上这些问题,首先要从管理者和教师的思想、观念和制度上进行转变。教师要走出校园,走进企业与社会,不断充实提高自己,与时俱进,走多渠道融合与协同的发展道路。只有这样高教教师才能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道路上发挥知识分子的优势和潜能,在人才培养和技术支持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三协同理念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当前,各高校积极行动,开始制订相应的协同创新计划,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扩大各种类型人才培养规模和层次。高校要针对企业对人才培养需求和实践能力的强化进行教学管理等 方面的调整和改革,要结合学校的办学条件动态调整课程体系和课程大纲,制定出符合企业需求的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协同创新模式,克服传统教育中理论与实际脱节的弊端,为学生营造出理论联系实际的?h境,以自身办学方向和教学特色为路标,强调学生创新精神与务实能力的培养,加强和突出实践型教学以及学科交又等教学环节,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提供更大的智力支持和广阔的发展空间。1建立高校合作联盟,创建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平台经过联盟和平台建设,可以更好地分享各自的教学资源,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借鉴兄弟院校之间的教改思路和情况,熟悉企业对人才的计划需求以及产品、技术的需求信息,同时也便于互相发布毕业生资源,企业人才需求计划,实习资源等信息,真正意义上实现资源全共享。2构建高校与企业的协同机制,制定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可以聘请一些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通过与高校相关专业负责人、优秀骨干教师,组成高校专业人才指导委员会,定期召开关于高校人才培养的专题研讨会,分析当前时间段内行业内的一些领先技术。通过交流,高校可以根据市场及企业的需求,及时调整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与模式,根据市场适当调整专业方向和课程体系。通过市场调整教学计划和授课内容,不仅教学相长,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同时保证毕业生在短时间内与企业和社会对接,实现由在校学生到企业技术员和工程师、管理者的转变。3建立企业实习基地 无论是读多高的学位,最终都得毕业走向社会;在学校学的内容再多都是为了学以致用,解决理论和实际问题;上再多的课程,不动手操作实践,都是纸上谈兵。通过如长春一汽、中石化、中移动、三一重工等一些国有大型企业实习基地的建立,保证了学生实训、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诸多实践环节的完成。通过参观、上岗实训增强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自信心,企业现代化的生产规模、流程和自动化生产线开阔了学生视野,提高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再通过企业工程师的现场授课,将课堂理论与实际完全统一起来。现代化的生产线是学校不可能提供的,而生产实习基地的建立,为全国高校学生提供了巨大的实训学习平台,发挥了卓方成效的作用,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4举办技能大赛通过举办技能大赛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专业设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比赛中的问题或者来源于企业生产实际课题,或者由参赛队伍拟定的实际生产课题。例如,在自动化专业中,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自动化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举办的“西门子杯”、“台达杯”等全国高校自动化设计大赛都深受全国自动化专业的教师和学生所瞩目,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比赛、论坛、企业参观和学习交流,增强了校际之间、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文化、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同时也为毕业生搭建了就业平台,有的学生通过比赛直接与企业签订了就业合同。通过比赛锻炼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工程能力、专业综合能力和产品设计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学生为了攻克一个个技术难题,激发了解决问 题和学习的潜能,又把以前学的专业课重新梳理起来,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5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高校老师一般情况下都特别忙碌,很少有时间大家坐下来进行交流与合作,通过协同理念,加强了教师之间的感情交流,促进了教师之间的教学与科研合作,增加互信,为教师营造了更加愉快的教学和科研环境,也提高了教师为学生的服务质量。实践证明,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了学校、企业之间的“产•学.研”合作,以及校际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教师、网络、实验室设备等资源的有效利用。协同创新理念使得学校、企业各方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同时也有效地推动了科研与教学工作的合作和成果转化。协同理念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将逐步成为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主流,并将有力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人才的就业与有效利用,在高校教学改革和建设中产生深远的影响和应用前景。参考文献[1]周春红.协同创新反哺高校教学的机理分析[J].教育探索,2012(10).[2]唐建荣.基于实境、实验、实战理念的协同创新人才培 养模式研究[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0).[3]侯云海.自动化特色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汀].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10).[4]李晓.自动化专业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J].中北大学学报,2007(10).[5]饶燕婷.“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内涵、要求与政策构想口]・高教探索,2012(0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