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心理弹性及其教育启示.pdf

论心理弹性及其教育启示.pdf

ID:55662090

大小:102.35 KB

页数:1页

时间:2020-05-23

论心理弹性及其教育启示.pdf_第1页
资源描述:

《论心理弹性及其教育启示.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014NO02ChJnaEducationInnovationHerald教育心理研究论心理弹性及其教育启示胡异男(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湖北黄冈438002)摘要:在现代化生活中,人们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逆境与顺境,心理状态的培养与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心理弹性一词源于物理知识,在心理教育上,合理的运用弹性能够让人在逆境中积极面对,保持良好心态。本文基于心理弹性的作用机制,分析了其在教育中的启示,旨在帮助心理弹性理论能够合理应用于现代化教育中。关键词:心理弹性作用机制教育启示.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1673—9795(2014)01(b)-027O-01心理教育上的弹性最早源于美国,到社会稳定方面,和谐的氛围能够促使心理少心理负担、解决面临困难的有效方式。通现在已经发展三十多年,在西方心理学研弹性教育更具有效性。过沟通,被教育者能够感受到来自他人的究领域地位极其重要。心理弹性教育是个(1)家庭方面。关怀,并且从他人身上找到解决问题的方体与环境方面相互作用的动态性过程,在父母是每个孩子的启蒙老师,在心理法。在遇到挫折时,亲人及朋友的关怀往往现如今研究中仍旧没有一个统一标准去合建设过程中,父母在事件的处

3、理上对孩子是解决心理压力的有力手段,因此心理弹理规范。但是,心理弹性理论在现代化教育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心理弹性的构建是性的建设离不开有效沟通,在教育中应将中具启示作用是研究者有目共睹的,对个需要长期培养的,因此父母在家中应努力沟通能力培养作为教育的重点。体心理发展的培养具有现实性意义。构建一个和谐的生活氛围,与家人的关系(2)合理的自我认识。要融洽,让孩子在健康环境中成长。只有这很多时候,人们心理弹性较小是因为1心理弹性作用机制样,个体才能够表现出人格上的健全,在心对自身能力的认识不足导致的。教育应该1.

4、1保护性理弹性方面能力也比较突出。让他们知道自身蕴含的潜力,形成积极向对于被研究者而言,心理上产生变化的(2)学校方面。上的自我反馈。自我反馈应包含自我尊重、主要原因是个体上心理保护性的激发,主要在孩子成长到一定年龄阶段后,必然自我认识、自我能力培养以及自我接纳等。在于其能力、性格以及特质。在研究过程中,会到学校接受系统化的教育。在学校中,教这样一来,面对挫折才会有信心去解决,而心理弹性的培养能够帮助人们合理解决问师应该给予学生正确的心理辅导以及人文不是在较弱的心理弹性下产生畏缩感,失题,并在交往能力方面得

5、以提升,可以利用关怀,并在平时的生活习惯中表现出积极去在逆境中求生存的动力。周围人群的帮助去解决问题。这种在遇到困的心态,为学生心理状态的培养打下基础。(3)科学的认知能力。难时主动向他人寻求帮助的行为就是保护现如今,少部分道德沦丧的教师在教育过科学的认知能力对于同一事件,不同性因素发挥效用的结果。所谓的外部保护,程中表现出的违法行为已经对学生心理上心理弹性的个体在对事件评价方面也不尽一般指周围朋友、家庭成员、学校同学等具造成影响,对社会和谐环境的构建也造成相同。这是因为对事物的感受以及内心信有帮助个体心理

6、恢复因素的个体。极大的负面影响。在这种环境中,青少年的念的差异导致的。在教育中,应培养教育对1.2危险性心理弹性教育是难以发挥效用的。因此,学象正确认识逆境、通过辨证看问题的方法,危险性因素是指对个体心理发展产生校应该规范教育制度,并加强教师与学生将逆境看作是能力提高的渠道,以积极向阻碍以及负面影响的因素,个体长期在这之间的有效沟通,让学生在心里弹性教育上的乐观心态去面对,让心理弹性力度加类因素的作用下容易产生消极心理。危险中受到更多的帮助。强,并合理对事件进行归因分析。性因素主要指心理波动、思想认知、生物

7、影(3)社会方面。响以及环境变化等方面的因素,在教育中,在社会层面,对心理弹性的教育应将3结论这种因素主要表现为生活态度方面的孤重点放在尊重上,让青少年感受到社会对总之,心理弹性的培养需要外界与个僻、对社会的不满、遭到周围人群拒绝、物自身的尊重以及重视。具青少年犯罪动因体之间相互配合来进行。在教育中,应培养质随意浪费、家庭暴力等。调查,很大部分青少年犯罪是因为对社会被教育者面对逆境或是挫折以积极地心态1.3两者交互的不满或是想要达到引起注意的效果,犯去面对,充分利用心理弹性来缓解压力的当保护性因素与危险性因

8、素两者相互罪的起因只是一个导火索。因此,社会应该能力,让其在面临困难时能够通过“弹性”作用之后,容易造成个体在心理上的失调,加强对社会公众的心理教育,让其产生对适应环境,帮助被教育者健康成长。使其内心的平衡被打破。研究表明,对待同社会的认同感,在运到困难时不会向过激一问题,所反映出的行为上的差异主要是层面思考。参考文献由对待问题的不同心理引起的。用积极的2.2培养个人心理弹性[1】蔡润杨.论心理弹性及其教育启,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