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田间发生动态研究-论文.pdf

黑龙江省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田间发生动态研究-论文.pdf

ID:55648303

大小:153.14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5-22

黑龙江省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田间发生动态研究-论文.pdf_第1页
黑龙江省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田间发生动态研究-论文.pdf_第2页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田间发生动态研究-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黑龙江农业科学2014(5);65~66HeilongjiangAgriculturalSciences黑龙江省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田间发生动态研究邵天玉。刘兴龙。刘春来,王爽。杨帆,夏吉星,王克勤(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86)摘要:为探明双斑长跗萤叶甲在黑龙江省的发生动态。2ol2年和2O13年采用田间网捕和定点方法调查了黑龙江省哈尔滨、佳木斯和牡丹江3个地区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田间发生情况。结果表明:2012年和2013年3个地区双斑长跗萤叶甲发生趋势一致,表现为6月底、7月初成虫开始为害,8月中下旬种群数量达到高峰期,危害株率达8O~1OO

2、.百株虫量迭625头,9月中上旬开始消退。其中哈尔滨地区发生最为严重,但扩散现象并不明显,高粱田危害相对较重。关键词:双斑长跗萤叶甲;发生动态;黑龙江省中图分类号:$435.1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767(2014)05—0065—02双斑长跗萤叶甲[Monoleptahieroglyphica长跗萤叶甲的田间自然发生状态。(Motschulsky)]属鞘翅目,叶甲科,萤叶甲亚科,1.2方法长跗萤叶甲属_j]。双斑长跗萤叶甲是一种杂食性自大豆或高梁出苗至收获期间,每隔7d对害虫,在我国主要为害玉米、高粱、谷子、豆类、向双斑长跗萤叶甲的数量进行一次定点调查和

3、网扫日葵、蔬菜和马铃薯等多种作物。主要取食为害调查。作物的叶片和花器,尤以玉米受害最为严重。成1.2.1定点调查每个处理随机选5点,每点取虫主要取食玉米叶肉,仅留上表皮,被害后形成白1O株,定点不定株记录双斑长跗萤叶甲的斑,严重时致使叶片支离破碎,影响光合作用。后数量f3¨。期成虫集中于玉米天花和雌穗顶部取食花粉、花1.2.2网扫调查每扫200网(扫网为直径30cm,长30cm的尼龙网袋)装入一个封口袋,每丝,影响其正常授粉,致使穗粒数减少,甚至秕粒,次每个处理收集3个封口袋。封口袋上注明地大大降低产量,一般可导致玉米减产12~点、日期、采集人及植被名称,带回实验室后分类4

4、0,严重时导致绝收[1]。鉴定[12-15]。双斑长跗萤叶甲近年来在我国北方地区发生日趋严重,且发生面积不断扩大,已经成为农业生2结果与分析产上的主要害虫,而目前生产上处于无防治状态。由图1和图2可知,2012年和2013年黑龙该文对不同地区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田间发生动江省地区双斑长跗萤叶甲发病趋势一致。双斑长态进行调查研究,以期为双斑长跗萤叶甲的综合跗萤叶甲成虫6月底、7月初开始发生危害,8月防治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1材料与方法曹1.1试验地概况善詈试验于2012~2013年住黑龙江国家级现代王、3()()示范园区、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黑龙8::江省农业科学院牡

5、丹江分院进行,选取不施用任●2(m何农药的大豆田和高粱田为试验地,以保持双斑辍lO00收稿日期:2014—02—02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农业科技创新工程资助项目(2012g窨Sg姜g薹答i蓦錾耋蓦耋8耋8S垂SQN035)日期,月一日Date第一作者简介:邵天玉(1981一),男,吉林省农安县人,博士,助理研究员,从事昆虫分类及农业害虫防治研究。E—mail:图12012年双斑长跗萤叶甲发生动态shaotianyusty@sina.com。Fig.1OccurrenceregularityofMonolepta通讯作者:王克勤(1966一),女,硕士,研究员,从事农业害虫防治

6、研究。E—mail:wang.keqin@163.eom。^妇rogZ户^“in201265黑龙江农业科学5期中下旬田间成虫种群数量达到高峰期,危害株率斑长跗萤叶甲种群数量明显高于大豆田。达8O~100,百株虫量达625头,9月中上旬参考文献:㈣枷姗0消退。其中哈尔滨地区发生程度重于其它2个地[1]李广伟.双斑长跗萤叶甲的生物学、生态学及综合防治研究[D].石河子:石河子大学,2008.区,但扩散现象并不明显,高粱田危害相对较重。[2]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昆虫分类区系研究室叶甲组.双斑长跗萤叶甲研究简报[J].昆虫学报.1979,22(1):115一ll7.[3]张建华,张

7、建萍,王佩玲,等.新疆棉花害虫新动态及其防治言对策[J].中国棉花,2005,32(7):4-6.i[43麻林,李军,王建林,等.双斑长跗萤叶甲发生规律观察[J].中国植保导刊,2006,26(8):4041.基量[5]高淑华,王忠华.双斑长跗萤叶甲的发生与防治[J].新疆农■垦科技,2006(2):28—28.[6]吕昭智,李进步,王中华,等.棉花新害虫双斑长跗萤叶甲的妊初步研究[J].植物保护,2007,33(1):97—99.[7]田永浩,张建萍,陈静,等.新疆棉花新害虫双斑长跗萤叶甲的发生特点及防治策略[J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