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619621
大小:622.00 KB
页数:30页
时间:2020-05-20
《2015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2.5.1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人教版).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PPT专区-天天文库。
1、必修Ⅱ遗传与进化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第1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1、概念:一、基因突变2、时间:注:基因突变可发生在个体发育的任何阶段,以及体细胞或生殖细胞周期的任何时期;一般认为,基因突变多发生在DNA分子复制时。有丝分裂间期、减数第一次分裂以前的间期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3、特点(1)普遍性:在生物界中普遍存在。(2)随机性: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和任何部位。(3)低频性:突变频率很低。(4)不定向性:可以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5)多害少利性:一般是有害的,少数有利。4、诱变因素(1)物理因素:如紫外线
2、、X射线及其他辐射,损伤细胞内的DNA。(2)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碱基类似物能改变核酸的碱基。(3)生物因素: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能影响宿主细胞的DNA。5、基因突变的意义①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②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③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6、基因突变的分类(1)按突变的原因可以分为自然突变和诱发突变(2)按突变的结果可以分为显性突变和隐性突变(3)按突变对生物体的影响可分为有利突变、有害突变和中性突变7、突变类型及判定方法(1)显性突变:aa→Aa(当代表现)。(2)隐性突变:AA→Aa(当代不表现,一旦表现即为纯合体)。(3)判定方法:①选取突变体与其他已知
3、未突变体杂交,据子代性状表现判断。②让突变体自交,观察子代有无性状分离而判断。【例1】在一个种群中发现两种突变性状,其中一个性状无论繁殖几代都不变,而另一突变性状自交繁殖到第三代又有37.5%的性状回复到原有性状,以上突变分别属于 ( )A显性突变和隐性突变B隐性突变和显性突变C人工诱变和染色体变异D都是显性突变或者都是隐性突变B8、基因突变对性状的影响(1)改变性状①原因:突变间接引起密码子改变,最终表现为蛋白质结构和功能改变,影响生物性状。②实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2)不改变性状①突变部位可能在非编码部位(内含子和非编码区)。②基因突变后形成的密
4、码子与原密码子决定的是同一种氨基酸。③基因突变若为隐性突变,如AA―→Aa,也不会导致性状的改变。④某些突变虽改变了蛋白质中个别氨基酸的种类,但并不影响该蛋白质的功能。C【例2】【例3】(2013海南)某二倍体植物染色体上的基因B2是由其等位基因B1突变而来的,如不考虑染色体变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突变可能是碱基对替换或碱基对插入造成的B.基因B1和B2编码的蛋白质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C.基因B1和B2指导蛋白质合成时使用同一套遗传密码D.基因B1和B2可同时存在于同一个体细胞中或同一个配子中D(3)诱变意义:是创造动、植物新品种和微生物新类型的重
5、要方法10、人工诱变在育种上的应用成功率低,有利变异个体往往不多,需大量处理生物材料。(1)优点:①提高突变率,创造新类型②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2)缺点:9、基因突变对生物的影响碱基对对氨基酸的影响影响范围替换增添缺失小大大只改变1个氨基酸或不改变不影响插入位置前的序列,只影响插入位置后的序列不影响缺失位置前的序列,只影响缺失位置后的序列①基因突变一般是可遗传的,但体细胞发生的基因突变一般不能传递给后代,而发生在生殖细胞中的突变,可以通过生殖细胞传给后代。②基因突变能产生等位基因,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始材料。③生殖细胞、分裂旺盛的
6、细胞在分裂时对外界环境的变化更加敏感,所以突变率比体细胞高。④秋水仙素作用于细胞分裂间期能诱发基因突变,作用于分裂期则诱发染色体数目加倍。⑤无丝分裂、原核生物的二分裂、病毒遗传物质复制时均可发生基因突变。⑥基因突变不改变染色体上基因的数量,只改变其基因结构。⑦病毒和原核生物的变异方式只有基因突变。1、实质: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非等位基因交叉互换转基因3、结果:产生,导致出现。4、意义:产生了新的基因型,大大丰富了变异的来源,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新的基因型重组性状二、基因重组2、类型5、基因重组图解分析重组类型染色体水平分子水平细胞水
7、平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重组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间的重组发生时间发生机制6、基因重组的不同类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NA的拼接细胞融合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着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而交换,导致染色单体上的基因重组同源染色体分开,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间的重新组合DNA的剪切、拼接形成的目的基因经运载体导入受体细胞,导致受体细胞中的基因重组动物细胞融合技术以及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下的大规模的基因重组特点示意图难以突破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可产生新的基因型、表现型,但不能产生新的基因
8、可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定向改变生物性状重组类型染色体水平分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