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儒学背景下的项穆书法“中和”思想成因初探.pdf

晚明儒学背景下的项穆书法“中和”思想成因初探.pdf

ID:55611287

大小:154.2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5-18

晚明儒学背景下的项穆书法“中和”思想成因初探.pdf_第1页
晚明儒学背景下的项穆书法“中和”思想成因初探.pdf_第2页
资源描述:

《晚明儒学背景下的项穆书法“中和”思想成因初探.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学术视点j;甏晚明儒学背景下的项穆书法“中和’’思想成因初探◎左国华(黄冈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湖北黄冈438000)摘要:本文阐述了项穆“中和”思想渊源及其成因。儒家“中庸”思想为项穆“中和”思想提供了哲理依据,而阳明心学作为当时的一种社会思潮,亦影响着书法艺术的发展与审美风尚的变革。在明代,理学式微而伴之心学崛起的特定背景下,项穆提出“中和”审美思想,既是对儒家“中庸”思想的维护,又是对晚明“尚奇”书风的反叛。既具有历史必然性,又具有偶然性。尽管这一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但在当代文化语境下我们应辩证看待这一思想,积极之处有可资借鉴的意义,消极之处还要视具体情况做深入考

2、察关键词:“中和”思想;中庸;心学;品格论法艺术的“中和”。书法艺术中所指的“中和”要求作一、“中和”思想溯源者具备传统的“中庸”文化和“中庸”意识,只有作者中国古典美学强调人与自然,主体与对象,主观有了这种意识,才能在其作品中灌注以“中和”思想并通过笔墨形象外化。与客观,感性与理性的和谐统一。这种审美理想在书法艺术中,便成了“中和之美”。_._l‘中和”一词出于项穆在《书法雅言》中阐述了其“中和”美学思《礼记·中庸》:“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可以想,以儒家思想和程朱理学为理论基础,提出了自己的书学主张,在我国古代书法理论史上具有里程碑看出,任何事情若能做得

3、恰到好处,保持和谐,则天意义。“圆而且方,方而复圆,正能含奇,奇不失正,会地万物才能蓬勃发展。这个词语从朴素辩证法的角度阐述了儒家的哲学思想,表达了古人对客观规律于中和,斯为美善⋯⋯况夫翰墨者哉。”[2精妙地阐的正确认识。《苟子·王制》日“中和者,听之绳也”,认述了书法作品中方与圆、奇与正统一于“中和”之中为处理政事必须以宽严适中为准绳。杨惊注“中和谓才可达到完美和谐。唐代书家孙过庭曾在《书谱》中提到“和而不同”的思想,揭示了书法艺术美的根本宽猛得中也”,这里的“宽”和“猛”作为矛盾的两个方面相辅相成。说明处理一切事情要和谐、统一才会取规律,即统一变化规律,也暗合了

4、道学“一阴一阳”的辩证观点,对项穆提出“中和”说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得好的效果。齐国的晏婴在谈到“和”与“同”的不同但项穆的“中和”观点与孙过庭的“和”存在很大差意义则以羹汤为例.认为艺术美的各要素可以“相异,孙过庭的“和”似乎与对立统一体本身没有多大济”“相成”。晋代葛洪声日“虽云色白,匪染弗丽,虽云味甘,匪和弗美”,认为事物只有经过调和处理,才关系,他认为“和而不同”与“违和相济”意义相当。项穆所说的“中和”是指对立统一体本身,“方圆互成,能显示美的特性,首次提出“和”是一种艺术美的原正奇相济,偶有所著,即非中和”说明“中和”是贯穿则,并强调其在艺术表现中的重要作

5、用。书法艺术创作始终的,并非专指某一对具体矛盾的“中和”在我国书法史上的含义和西方美学思想变化与统一。中的“和谐”有很多相似之处。西方美学认为,艺术中所指的和谐是遵循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协调一致。二、项穆“中和”美学思想成因初探项穆书法“中和”思想是以儒家中庸思想为哲学依据的。“中庸”在古代著述中常有提及,子程子曰“不偏(一)儒家中庸思想为其夯实了基础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儒家的中庸思想是项穆合理阐释“中和”美学思之定理”。说明了儒家的中庸之道,是提高人的基本想的依据。儒家主张天人合一,主张人与自然的调道德素质并达到太平和合的理论与方法。朱熹

6、在《中和、和谐,其思维方式是辩证的、执中的。《礼记·中庸章句》中曾云:“游民日:‘以性情言之,则日中和;庸》释日:“执其两端,用其l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以德行言之,则日中庸也。”’可见,中庸与中和思想项穆则认为“书之为功,同流天地,翼卫教经者也”。有密切联系。儒家的中庸思想于做人做事益处极多,强调书法要以儒家中庸思想为文化根基才能显示其但我们不能完全把儒家的“中庸”当成书法美学的熠熠光辉。孙过庭云:“规矩从心,中和为的。”认为书“中和”来套用,为人之道的“中庸”并不能等同于书法创作和书法审美、书法风格方面都要以“中和”观M~hong熏璺笪_4B4期点贯之。他还倡

7、导一种书法批评上的折中主义,认为外无理”“知行合一”的影响,为其“中和”书法审美观评判书法的本质完全要以儒家文艺教化观为尺度。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项穆在《书法雅言》开篇释儒家思想在我国民族思想中根深蒂固,其“致中和”日:“况学术经纶,皆由心起,其心不正,所动悉邪。”的观点演变到项穆这里就成了“不激不厉”“规矩从“正书法,所以正人心也;正人心,所以闲圣道也。”不心,中和为的”的审美观。仅重申了“书,乃心学也”这一概念,更强调了“所以(二)对孙过庭《书谱》理论的继承和对王羲之书闲圣道也”这一观点,不仅表明了书法是传情达意的法艺术的深入实践工具,也重申了书法的原始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