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606125
大小:82.00 KB
页数:26页
时间:2020-05-20
《岭南美术第0册教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岭南美术第10册教案 中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情感表现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感知中国美术作品种人物的面部情感及动态表现;2. 了解中国美术作品的相关历史知识及艺术表现的形式美 重点、难点:1.从作品的人物造型、动态、表情,理解人物的真实情感,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2.如何解决作品的丰富内涵与学生的生活阅历及审美经验的差距。 课前准备: 准备人物情感的图片、美术作品 教学活动:一、 导入千百年来,艺术家们通过无数优秀的作品表达了人类的丰富情感,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人生的喜怒哀乐。让我们先看看
2、中国的艺术家是怎样通过美术语言来表达人物情感的。 二、 欣赏活动1. 活动一:观察与思考——《流民图》A. 谈谈对《流民图》的第一印象或总体印象。B.中国画独特的长卷形式与人物画技法的简要介绍。C.作品的时代背景与场景气氛。D.画家和画家的创作动机介绍。E.对作品中人物身份、年龄、性别、衣着、道具等方面的分析。F.作品中人物造型、肢体动作、五官描写与情感表达的关系。G.作品如何通过人物情感的表达来解释作品的主题。 2. 活动二:观察与思考——《说唱俑》赏析A.作品第艺术形式与诞生年代。B.人物身
3、份、动态分析。C.作品人物表达了什么情感?作者是通过那些造型要素来表现情感的?D.用对比手法谈谈对《说唱俑》与《流民图》的不同观感。 3. 活动三:体验与评价A.举例说明美术作品通过那些方面来表现情感?B.用恰当词汇表达欣赏某幅人物作品的感受,如欢乐、悲伤、轻松……C.画出生活中人物某种情感的头像,或临摹他人作品。 三、 板书设计中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情感表现《流民图》《说唱俑》课后反思:学生在欣赏过程中能够和作品中的人物产生情感共鸣 外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情感表现教学目标:1. 欣赏感受外国美术
4、作品中的任务造型及情感表现;2. 初步了解外国美术作品的性观历史知识及艺术美。 教学重点、难点:从欣赏中了解外国美术作品的情感表现,主要通过人物造型、动态、表情,了解人物的真实情感。人物丰富的情感在艺术作品中是如何造型表现的。 课前准备:相关的挂图、作品图片、笔、纸 教学活动:一、 导入多媒体展示外国美术作品,创设教学情景,引导学生进入外国人的情感世界。 二、 欣赏活动1. 活动一:欣赏与思考——《萨布罗什人写信给土耳其苏丹》你观察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手执鹅毛
5、笔的人士画面的视觉中心,他神情专注,突出了写信的主题。周围的人各具情态,有的冷静,有的蔑视,有的微笑,由的捧腹,有的忘形……把各种人物的情感表现描绘得淋漓尽致!细节观赏启示1:明亮的眼神,思考的表情,可看出他冷静的神情、睿智的头脑。细节观赏启示2:双手捧腹,仰头眯眼,是典型的开怀大笑神情。 2. 活动二:欣赏与思考——《加莱义民》罗丹雕塑群你观察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感受外国雕塑作品中的人物情感:中间的长者,步履沉重,低头沉思,露出坚强不屈的神情。右一中年男子,挺胸而立,神情悲愤,毫不畏惧。左一举手的义
6、民,仿佛在谴责上帝未能主持正义而愤愤不平,细节观赏启示1:严肃地底下头,询问自己的灵魂。不迟疑,不恐惧,以长者的坚强鼓舞着其他人。细节观赏启示2:双眼平视,若有所思,嘴角抿起,神情坚定。表达了义民坚韧、刚毅的品格与悲愤的情感。 浩气长存教学目标:认识纪念革命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建筑或美术作品的特征,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感受。能欣赏感受革命纪念性建筑和美术作品传达出的精神和意义,缅怀先烈,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纪念历史任务和事件的建筑或美术作品的造型特征与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介绍
7、史实,艺术手法的简明性,作业联系的可行性。 课前准备:相关的影像和图片资料,课前预习关于辛亥革命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观赏有关辛亥革命的影视片段。1911年清政府出卖铁路修筑权,激起全国人民的反抗,四川等地爆发保路运动。10月10日,武汉地区的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发动武昌起义。接着各省纷纷响应。因为1911年为旧历辛亥年,故称“辛亥革命”。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被推举为临时大总统。不久组成了临时参议院,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月12
8、日清帝宣布退位。但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政权被大地主、大买办阶级的代表袁世凯窃取,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宣告失败。辛亥革命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广大工农群众参加的一次“比较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反动政府,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辛亥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