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学诠释与人建构意义世界的关系-论文.pdf

论文学诠释与人建构意义世界的关系-论文.pdf

ID:55599818

大小:1.88 MB

页数:4页

时间:2020-05-20

论文学诠释与人建构意义世界的关系-论文.pdf_第1页
论文学诠释与人建构意义世界的关系-论文.pdf_第2页
论文学诠释与人建构意义世界的关系-论文.pdf_第3页
论文学诠释与人建构意义世界的关系-论文.pdf_第4页
资源描述:

《论文学诠释与人建构意义世界的关系-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文学47论文学诠释与人建构意义世界的关系郭俊奇(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兰州730070;陇南师专中文系,甘肃成县742500)提要:文学诠释是一种对“意义”的追寻。西方文学诠释的价值取向经历了从还原作者意图取向、读者创生取向到读者—文本交互发展取向的转变,最终将文学诠释的意义和价值落实到满足人对自我理解的需要和对自身的意义世界的建构之上,但均有一定的局限性。我国孟子提出的“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知言养气”文学诠释范式可以给我们更多的启示。关键词:文学诠释;作者取向;读者取向;交互取向;知言养气中图分类号:I02

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3637(2014)02-0047-04只要有文学的存在,就存在着对文学的诠释,主要表现为神生活的转移,要求读者进行一次时空穿越,暂时“悬置”自身一种对“意义”的追寻。但在诠释什么、如何诠释、为什么诠释、所处时代的特征,回到作者的时代,在当时的历史语境、历史文为了谁而诠释等问题上,却一直存在着巨大的分歧,这其实是化中,把自己变成作者的化身,使读者和作者“同时”和“相一个关涉到文学诠释价值取向的根本问题,即诠释出的“意似”,“推己及人”“以心会心”地对文本进行诠释,揭示文本背义”之于人

3、的意义和价值问题。对于文学的诠释,一直存在着后的作者的生命体验和精神意义,还原作者的真实意图。他认两种模式,即从作者出发,追寻作者本初意义的客观文学诠释为,“解释的首要任务不是按照现代思想去理解古代文本,而是[2]模式和从读者出发,强调读者创造文本意义的主观性文学诠释要重新认识作者和他的听众之间的关系。”赫施也认为:“解模式。在其发展过程中,我国历史上就有“六经注我”与“我注释者的首要任务就是在自身去重建作者的‘逻辑’,他的态度,[3]六经”之争,“从某种意义上说,今古文学派别之争就是汉代两他的文化给定性,简言之,也

4、就是去重建作者的世界。”施莱种阐释学之争。概要说来,今文经学倾向于政治性,讲阴阳灾尔马赫和赫施均看到了在对文学作品进行诠释时,作者与读者变,讲微言大义,往往就原典借题发挥,建立了一种‘六经注我’之间由于历史及生活经历等原因而造成的二者在思维方式、文的诠释模式。古文经学则倾向于历史主义,讲文字训诂,明典化背景等方面的不同,这种不同给读者进行文学诠释带来了困章制度,力图申说经典的原始意义,建立了一种‘我注六经’的难,使读者难以还原作者的真实意图,而要解决这种困难,就需[1]诠释模式”。在西方,对文学的诠释也同样存在着这样

5、的争要读者回到作者所处的时代,站在作者的立场,进入作者的精辩,经历了从还原作者意图取向、读者创生取向到读者—文本神世界,以作者的眼光去解读文学作品,才有可能还原作者真交互取向的转变,也体现出文学诠释的意义与人自身意义世界实意图,对文学作品做出正确的解读。的关系变化。就还原作者真实意图的方法而言,狄尔泰强调“体验”,即一、还原作者意图取向的文学诠释以身体之,以心验之,认为体验是沟通作者与读者,进行文学诠我国有尊圣崇经,原道尚古的传统,对文学的诠释即始于释、还原作者真实意图的桥梁。他在自己生命哲学的基础上,对古文的注疏,

6、“圣人以其心来造经典,后人以经典往合圣心认为生命具有整体性和共同性,文学作品是由文字固定下来的也”,“往合圣心”即是通过对古代经典的诠释,还原圣人之意,生活表现形态,是生命的符号化和固定化。读者可通过“体进而获得对自然人生之道的把握。而在西方,文学诠释始于人验”,将读者的生命与作者“符号化的生命”(文学作品)相连们对《圣经》经文的解读,为了使隐晦的神意变得明确,追寻上接,以心会心,在共同的生命之流中达到理解,进而还原作者的帝的原初旨意,需对《圣经》经文进行诠释,开启了还原作者意意图。“唯有通过体验,才能使被认识和被诠

7、释的对象成为自图取向的文学诠释先河。19世纪德国哲学家施莱尔马赫我的诠释对象,成为有可能融入自我诠释生命过程的精神因(1768—1834)将诠释学引入文学,将诠释学视为正确理解文本素。体验并非从外面作为外来的因素而‘被给予’,而是在我们的一种普遍方法,通过文学诠释,还原作者的意图,文学诠释的自身的内省中体验到的内在精神力量。正是通过体验的内在目的就是“比作者自己更好地理解作者”,并提出了一些正确性和精神性,才使我们有可能通过诠释而把握它。通过这样的理解和避免误解的方法。施莱尔马赫认为,之所以在文学诠释一种精神体验,文

8、学作品成为‘为我之物’而与我们相互沟通、中会出现“误解”,是由时间距离、语言用法的变化、词义以及思相互渗透,通过体验,在个体的精神活动中达到具体化和历史[4]维模式的变化等历史性原因引起的,因此,读者只要消除这种化的理解。”实现对作者意图的还原。历史性的限制,将自己置身于作者的位置,就可还原作者的意无论是施莱尔马赫,还是狄尔泰,都把文学作品看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