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595296
大小:2.87 MB
页数:6页
时间:2020-05-20
《首都博物馆馆藏天保二年北齐铜鎏金小造像无损检测研究.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43卷第5期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Vo1.43No.52014年9月JournalofInnerMongoliaNormalUniversity(NaturalScienceEdition)Sept.2014首都博物馆馆藏天保二年北齐铜鎏金小造像无损检测研究赵瑞廷(首都博物馆技术部,北京100045)摘要:利用体视显微镜、X射线荧光能谱仪两种科技手段,从佛像制作工艺人手,对首都博物馆馆藏的北齐天保二年铜佛造像开展文物无损科技研究.结果表明,造像为青铜失蜡法铸造,然后錾刻细部,最后进行鎏金.此外,北齐錾刻技
2、术中的錾刀类别、錾刻步骤及顺序等具体细节以及这个时期汉字与现代汉字的对比,都在该造像的研究中得到解读,这对于进一步深入研究早期铜佛造像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关键词:北齐;铜佛造像;体视显微镜;X射线荧光能谱仪;无损检测中图分类号:』309;K85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735(2014)05-063706关于传统铜佛造像制作工艺研究,华觉明等口通过调查民间佛作老艺人门殿普有过叙述,凌业勤l2关于中国古代传统铸造技术研究中也有提及.具体到科技研究,早期澳洲学者巴纳]研究过南亚及印度尼西亚7尊铜佛造像,初步涉及
3、制作工艺研究,但有的科技方法对文物有损.大英博物馆王全玉对明代铜佛造像的科技研究,其方法与结果值得借鉴.首都博物馆佛教研究学者黄春和的《汉传佛像时代与风格》l4是一部早期佛像研究的力作,但只是从文化学的角度以传统、考据与实物相结合的方法展开研究,较少涉及制作工艺科技研究,所涉及的部分可能还值得商榷.利用无损科技手段研究北齐铜佛造像工艺到目前尚未见报道.每尊佛像都有其工艺制作的特点,需要有翔实证据充实到制作工艺的整体研究之中,为铜佛造像科技史研究服务.本文利用首都博物馆德国徕卡MZ16M体视显微镜和德国布鲁克ArtTax-
4、X射线荧光能谱仪,以文物无损为前提和原则,选择较为典型的北齐铜佛造像,对其工艺制作进行科技研究.1佛像简介首都博物馆馆藏“天保二年北齐造像”属于国家三级文物,该佛像背光后部刻有“天保二年八月七日弟子刘大造”字样的铭文,更增加了佛像的研究价值.“天保”是北齐文宣帝高洋的第一个年号,该年号用了9年多.天保二年即公元551年,也是该佛像制作的准确年代,该佛像铭文还给出了佛像制作的准确月份与日期(见图1).佛像体量较小,高6.7cm,宽1.5cm,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修长小型铜鎏金佛像,凸出部位鎏金层有磨损,尤其是背光后面更加严重
5、(见图1).佛像身后有山字纹舟叶形背光,背光从造像平举的双臂肘后向上升起展开,背光雕凸起火焰状浅纹,背光整体略内凹,顶部及顺延两侧共有8个山字纹凸起.佛像双手呈握拳状向前平举,右手略高于左手,额头凸出,高绾发髻(也可能为抽象小化佛,但本研究认为是发髻,理由见下文),佛像人物唇上有小正三角形胡须,颌下有较大倒三角形胡须,双目微闭向右下方斜视,着宽袖束腰对襟衣袍,下摆及足面.衣着外貌更像道人装束,属早期汉传造像(见图2).佛像呈立姿站于4层多边近椭圆形台上,由上向下第四层台面积最大,其次为第三层台,第二层台面积最小,第一层台
6、与第三层台面积相仿.第一层台与第二层台距离最大,其次为二层台到三层台,三层台到四层台距离最小(见图3).2佛像材质研究2.1佛像主材质判定遵循文物无损研究的原则,发现佛像底座底部无鎏金层,并因经常摆放摩擦而出现光亮漏铜胎部位,适收稿日期:201403—10基金项目:北京市文物局“2Ol4年北京市文博资源挖掘与展示研究课题”作者简介:赵瑞廷(1969),男,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人,首都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化学分析副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文物科技保护及研究内蒙‘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第43卷合进行XRF成分检测,测试条件:电
7、压50kV,电流600A,检测时问200s,阳极靶Mo.X射线光斑70m检测结果:Cu85.66,Pb6.34,Sn7.44,Fe0.36,Ni0.19.由此可见佛像主材质为青铜.网12图3Fig.Fig.2Fig.32.2辅助材质对佛像鎏金层2处不同部位进行XRF检测.一是佛像背光正面右侧凹陷处,陔部位不易磨损,鎏金层较厚.检测结果:(、u77.87,Au17.06.Hg2.65,Pb2.26.Fe0.17;二是佛像背部鎏金层.检测结果:Cu89.5O,Au7.21,Hg1.11,Pb1.79,Fe0.17,Ni0.2
8、2.由此可知,正面检测点的鎏金层较背部鎏金层厚,Au与Hg要高很多.同时也表明该佛像为金汞齐火鎏金.背部鎏金层薄于背光正面凹陷处鎏金层,原因有二:一是初制作佛像时背面较正面鎏金次数要少,1次或2次;二是南于佛像背面相对凸}H,天长日久鎏金层更容易磨损减薄造成.3加工工艺佛像为实心,从佛像制作年代以及细部观察(没发现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