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575232
大小:277.4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5-18
《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途径与方法初探.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4卷第9期教育观察‘V0l_4No.92015年3月SurveyofEducationMal".20t5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途径与方法初探曹小旭。宁先达(大连市甘井子区美林小学,辽宁大连,116038)[摘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是改善当下教师道德失范现象的根本所在。而强化教师职业认同感和责任感、激发教师职业成就感与幸福感、向教师群体普及教育法律法规知识,以及规范教师道德专业特性,则对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有着较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教师;职业道德;道德素养[中图分类号]G451.6[文献标识码]A
2、[文章编号]2095—3712(2015)09—0043—03教师是道德的践行者与示范者,教师的道德素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前提.是形成良好师德的养是教师品格及社会品格的灵魂所在。随着经济有机土壤,因而,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与责任感,的发展,金钱至上、利己主义的错误观念在不断影是提升教师道德素养的重要环节。响教师队伍,使得部分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一)提高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值观扭曲,出现厌岗倦业、为师不廉、非人道地对待首先。提高教师人职门槛。严格挑选师范专业学生等各种职业道德失范的现象。教师道德的滑毕业、综合素质过硬的人加人教
3、师队伍。其次,加坡不仅侵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也阻碍了社会良好强新人职教师的职前培训,聘请资历较深的教师开风气的形成。因此,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职业展专门性的职业讲座,帮助青年教师认清职业性道德素养迫在眉睫。鉴于此。本文就如何提升教师质,端正职业心态。再次,教育主管部门要尽可能职业道德素养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地改善农村及其他薄弱学校教师的工作条件,逐步一强化教师职业认同感和责任感、缩小不同地区教师待遇差距。然后,营造良好氛“所谓‘职业认同感’。是指一个人对所从事的围,提高教师地位。要加大先进教师优秀事迹的宣职业在内心里认为它有价值
4、、有意义,并能够从中传力度,努力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争取社会找到乐趣。”⋯教师一直被人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群体对教师职业的认同、理解和支持,让教师切身程师”,但随着工作岗位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人进体会到自己职业的光荣与神圣。最后,减轻教师工入教师行业的最根本原因在于教师属于事业编制,作压力。完善教师评价体系。要改善目前中小学教工作稳定且福利待遇好。这种不了解教师的职业师教学任务繁重、课时多等问题,减轻教师的工作性质,带着较强的功利目的进人教师行列的人员,压力。同时,教育主管部门应逐步完善教师评价体对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自然较低,职
5、业责任感也难以系,对教师进行人文化管理与评价,多关注教师自树立。此外,中小学教师还面I临着工作任务繁重、身的纵向发展,减少横向比较,把目前以奖惩为目学生难管理、社会期望值过高等心理压力,这在一的的评价转变为以促进教师全面发展为目的的发定程度上也降低了教师的职业认同感,部分教师甚展性评价。.至抱着“混一天算一天”的消极心态上班,严重影(二)树立对工作负责的态度响了教育教学质量及教育目标的达成。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任何一个行业都有其特定的职业认同感及责是提高责任意识的根本,更是形成教师良好职业道任感,但由于教师所
6、面对的劳动对象是具有独立思德的前提条件。而“三观”的形成又离不开教师自想且千差万别的人,这就决定了教师工作具有其他身的道德素养、知识素养及能力素养的提高。因行业不同时兼备的创造性、示范性、长期性以及复此。在把好教师入口关的同时,应不断加强其各方杂性等特点。而高度的职业认同感与责任感是教面素养的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可以组织教师学[基金项目]本文系辽宁省大连市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评价研究”(课题批准号JG2014133)的研究成果。[作者简介]曹小旭(1986一),女,辽宁葫芦岛人,硕士,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美
7、林小学教师,小学高级;宁先达(1987一),男,辽宁抚顺人,硕士,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美林小学教师,小学高级。43习各行业爱岗敬业劳动模范的先进事迹,组织教师待教师取得每一点成绩,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教师开展形式丰富的理论与业务学习,完善健全的师德成长。只有让教师感受到尊重、赏识与激励,他们师能评价机制等。以此来增强教师的责任意识。才会把这些感受传递给学生,以尊重塑造尊重,以(三)树立对所有学生负责的意识赏识带动赏识,以激励鞭策激励,以幸福传递幸福。对学生负责意味着对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负教师在教书育人中获得成就感与幸福感,进而实现
8、责,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关注他们品人生的价值,这是教师形成良好职业道德素养的德和良好习惯的养成,更要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基础。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教师在树立对所有三、普及教育法律法规知识学生负责意识的同时,还要内化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在依法治国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