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555530
大小:14.92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5-15
《课堂教学点评.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学数学优质课堂教学点评红领巾小学数学优质课堂教学观摩活动课的主题是计算教学,各区县参评选手围绕活动主题,从不同年级、不同侧面演义了8节精彩的计算课教学。这次丰盛的教学大餐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令人回味的地方。一、精彩与成功之处1、在钻研教材上有所突破。与以往相比,每位参赛教师都能挖掘出教材中的数学内涵,都能在深度解读教材的基础上设计教学,因而,很多课,让我们读出了教学的层次与厚度。2、情境创设具有明显的突破。经过一轮课改后,我们的老师变得成熟,更理性了。不再只为热闹而追逐情境,而是为了帮助学生学习数学设置情境,情境从嬉闹的前台表演,转为衬托数学知识的背景。大多数课的情境创设与学习内容之间关连度
2、更高,有效性更明显,创设情境中的数学味越来越浓。3、算理的探究与形成倍受关注。本次活动的主题是计算教学,计算教学的核心之一就是要求学生明算理,老师们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理,从不同层面组织多样化体验算理方式,从而,使用学生在经历探究算理的过程中,理解算理,提升思维。4、算法的优化成为大家的共识。从所有参赛课中,大家都能感受到老师们对算法的关注程度,并且,现在的关注已不仅仅停留在算法的多样化之上,而是引导学生在明确算理的基础上,通过逐步优化,达成对算法认识的提升,因而,总体来看,大部分课堂学生对算法的掌握比较到位。5、小组合作变得更加理性化。虽然,此次也有不少老师的课堂采用了小组合作学
3、习,但小组学习的效益远远大于课改初期。小组合作已不仅仅只局限于四人围在一起的形式,而是更注重合作学习的实效。6、个性化的评价正一步步走进我们的课堂。此次参赛的课堂不再只是好声一片,棒、棒声一片,各种体现对学生个性化的评价方式正悄然走来,无论教师鼓励的话语,抑或是肯定的体态语,均洋溢着老师对学生真诚的关注,展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平等尊重。7、练习设计越来越受到关注。几乎所有16节课中,老师们在练习设计时,即注重练习呈现的形式,也关注到练习设计的层次。练习已成为很多课中除新课外又一个高潮处,学生课堂学习的越来越扎实。8、多媒体运用更加务实。虽然,很多老师都使用了多媒体资源,但它已成为课堂学习的素材
4、之一,而不是原来那种主宰课堂教学流程的指挥棒,老师们大多都能恰到好处地借助多媒体展现数学问题,推进课堂教学的进程。二、对今后计算教学的建议1、突出计算教学的工具性计算是一切数学学习的基础,它是为以后所有的数学知识学习服务的。因而,工具性是计算教学重要的特点。因而,在计算教学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形成计算能力不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计算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知识的一种手段。在这个方面,我们很多课上做得还是不够。有些课仅仅把计算当成一个教学内容在教。因而,建议今后的计算教学中,我们不仅仅只把计算当成一个教学内容来完成,更要注重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为他们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一个
5、坚实的知识基础。3、关注情境创设的针对性情境与数学知识之间不是两个部分组合,更不是两张皮的结合。创设的情境应与数学知识之间是一个整体的两个方面,站在情境的角度来看是一个故事或画面,站在数学的角度来看是一组有意义的数据或规律。因而,在计算课情境创设中,我们不仅要创设诱发学生学习的情境,更要创设蕴含丰富数学信息的情境,这样,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形成数学能力。4、强化练习设计的有效性计算课要设计合理的练习,突出练习的针对性、层次性、混合性,真正发挥练习在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形成计算能力过程中的作用。此次,很多老师的练习设计形式多样,也有一定的层次,但效果不是很明显。
6、不少课堂出现了光说不练的现象,这样的练习很难让学生的刚刚形成的算法固定下来,更谈不上形成有效的计算能力。因而,建议计算课中必须要有一定的练习量,一定的练习层次设计。学生只有练后才能内化新知,形成能力。光说不练的计算课很难达成真实的学习效果。5、突出算理呈现的必要性计算教学中的算法只是算理外在的形式化表现方式,如果只讲算法不谈算理,学生可能会照样子做,却不知其所以然,这种模仿不是计算教学的主流,我们的计算教学也需要意义建构。因为,知识到技能的形成,不能完全依赖于模仿,更无法通过模仿就能形成技能。只有通过理解算理后形成算法的,才有根本,才有源头。这次有些老师的课上,对算法的熟练程度关注的多,对
7、算理的处理不到位,这样的算法必然是一个“空心人”,站不稳,更谈不上形成能力。因而,建议计算课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理解算理后,再总结算法,此时的算法不仅有根,更能进一步向前生长。6、突出课堂评价的个性课堂评价是学生学习的最有效的调控工具之一,个性化的评价更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效互动的重要手段,它能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具体关注程度,更能激发他们进一步得到激励的内驱力。因而,建议我们的课堂上少一些大众化的,廉价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