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跳骤停与心肺脑复苏的预防及处理标准操作规程

心跳骤停与心肺脑复苏的预防及处理标准操作规程

ID:5554364

大小:316.0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7-12-18

心跳骤停与心肺脑复苏的预防及处理标准操作规程_第1页
心跳骤停与心肺脑复苏的预防及处理标准操作规程_第2页
心跳骤停与心肺脑复苏的预防及处理标准操作规程_第3页
心跳骤停与心肺脑复苏的预防及处理标准操作规程_第4页
心跳骤停与心肺脑复苏的预防及处理标准操作规程_第5页
资源描述:

《心跳骤停与心肺脑复苏的预防及处理标准操作规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心跳骤停与心肺脑复苏的预防及处理标准操作规程分类编号:E-II-028-01第1页(共2页)心跳骤停与心肺脑复苏的预防及处理标准操作规程1目的预防及处理麻醉期间可能发生的急性心跳骤停,降低死亡率。2应用范围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跳骤停。3手术室内发生心跳停止的诱发因素3.1.疾病本身原因;3.2.各种原因(手术、麻醉操作,体位改变)所致的神经反射;3.3内环境紊乱(水电、酸碱失衡);4.预防手段:4.1术前准备充分(包括病人、医生及设备);4.2术中严密观察并及时发现和处理诱发因素;5.治疗措施:A维持气道通畅:气管插

2、管,有困难时可用面罩或喉罩B人工呼吸:用氧气机控或手控C人工循环:心脏按压(胸外或胸内)胸外心脏按压注意点:5.1.背后垫一块硬板(如在车上的话)5.2.合适的体位:5.3.正确的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5.4.合适的按压力度和频率:两臂伸直,上身前倾,使两臂与前胸壁呈900角,利用上身的重量,通过两臂垂直地有节奏地下压,胸骨下陷的幅度为3.8-5.0cm,然后立即放松,任胸廓自行回弹(两手勿离开按压部位),按压、放松的时间比为1:1,100次/min。胸内按压在已开胸病人或经胸外按压无效采用,由外科医师操作。D

3、除颤(心电图示室颤时应用):200J或300J非同步电击除颤,除颤电极分别置于心尖部和右胸骨旁第二肋间,同时结合药物治疗。D药物:肾上腺素1.0mg,无效可重复。以后根据复苏情况选用其它心血管药物(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硝酸甘油等等),并根据血气分析应用碳酸氢钠、钙剂等。如室颤,给予利多卡因1-1.5mg/kg静脉注射。P起搏(心电图示停搏或房室机械分离时采用):在开胸的情况下由外科医生将起搏导线缝于心外膜表面,采用心室起搏100次/分,以后根据情况调整。6.勿忘!!!复苏开始就应进行脑复苏:6.1局部降温(大

4、动脉周围尤其是颈动脉周围)6.2激素:地塞米松10mg,甲基强的松龙500mg6.3降低脑代谢6.4防治高血糖过敏及类过敏反应预防及处理标准操作规程1目的:正确防治麻醉期间可能发生的过敏及类过敏反应,降低死亡率。2应用范围:局麻、神经阻滞、椎管内麻醉及全麻患者围术期间的过敏及类过敏反应。3诱发因素过敏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病态反应,过敏反应或类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包括:3.1荨麻疹和潮红;3.2支气管痉挛或气道水肿,导致呼吸受累或萎陷;3.3外周血管扩张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所致的低血压和休克;3.4肺水肿;4预防手段:4

5、.1.组胺(H1)拮抗药;4.2.皮质类固醇类;5处理措施:5.1在循环虚脱时,立即停用麻醉药;5.2吸入纯氧,估计是否需要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5.3应用血管内扩容治疗低血压;5.4应用肾上腺素50~100ug静注;5.5甾体类药物;5.6组胺拮抗药物。张力性气胸预防及处理标准操作规程1目的:预防及处理麻醉期间可能发生的张力性气胸,降低死亡率及不良反应。2应用范围:全麻患者围术期发生的张力性气胸。3诱发因素:在麻醉过程和手术后发生张力性气胸,多与有创性监测,手术麻醉的操作不当有关。4预防措施:4.1下列情况容易引

6、发气胸,应该高度重视:4.1.1肺大泡自发破裂。4.1.2钝性和穿透性胸部伤。4.1.3在胸部、上腹部和腹膜后手术、气管造口术或胸壁和颈部手术中剖破入胸膜腔。4.1.4颈内或锁骨上、下静脉、胸腔穿刺术、心包穿刺术、或肋间神经阻滞使发生的并发症。4.1.5在正压通气中引用高气压和高容量,造成气压伤和肺泡破裂。4.1.6胸腔引流管的功能障碍。4.2气胸的诊断可能有困难。体征包括:呼吸音减弱、肺顺应性降低、吸气峰压升高、低氧血症、喘鸣。5处理措施:5.1给予必要的呼吸循环支持。5.2应在无菌条件下,用粗径针头对患侧经锁

7、骨中线第2或第3肋间进行穿刺抽气。5.3如果抽气后症状仍不缓解或需多次抽气时,则应在胸腔内置管进行闭式胸腔负压吸引,以促进萎陷肺的复张。张力性气胸的预防及处理标准操作规程分类编号:E-II-028-03第1页(共2页)5.4同时应积极预防感染。张力性气胸的预防及处理标准操作规程分类编号:E-II-028-03第2页(共2页)支气管痉挛的预防及处理标准操作规程分类编号:E-II-028-04第1页(共2页)支气管痉挛预防及处理标准操作规程1目的:正确处理麻醉期间可能发生的支气管痉挛,降低死亡率及不良反应。2应用范围

8、:局麻、神经阻滞、椎管内麻醉及全麻患者围术期的支气管痉挛。3诱发因素:3.1气道高反应性;3.2与麻醉手术有关的神经反射;3.3气管插管等局部刺激是麻醉诱导期间发生气道痉挛最常见的原因;3.4应用了具有兴奋性迷走神经、增加气道分泌物促使组胺释放的麻醉药、肌松药或其他药物;4预防措施:4.1对既往有呼吸道慢性炎症或支气管哮喘史的病人应仔细了解其过去发病的情况,分析可能存在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