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537059
大小:596.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5-16
《随机型存贮模型.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随机型存贮模型10.3.1(s,S)策略存贮模型现在我们假设供需过程可以分成若干阶段(每个阶段的时间长度相同,例如一个月或者一周),拖后时间为零,每个阶段对存贮货物的需求量是一个随机变量。如果对于不同的阶段来说,销售、需求只是一种重复性的活动,我们就只要研究一个阶段的存储问题就可以了,因此称它为单阶段的随机存储模型,采用(s,S)策略。现设是一个离散型的随机变量,它取的数值分别为0≤i12、讨论中,我们就以一个阶段的时间长度作为单位时间。(1)S值的确定。设在阶段初未进货时的库存量为,阶段初补充的数量为,因而补充后的库存量。假设这阶段的存贮费按这阶段末的库存量来计算,我们就可算得这阶段存贮费的期望值为。假设这阶段缺货损失费也按这阶段末的缺货量来计算,于是我们可算得这阶段缺货损失费的期望值为。因此,这个阶段(单位时间)内总费用的期望值为++。我们采用边际分析法来确定S的值。现设阶段初进货后库存量为件是合理的,我们来分析一下再多进一件货物而使库存量为+l件的合理性。对于多进的这一件货物,实际需要用它的概率为1-,费用为购置费;实际不需用它3、的概率为,费用为购置费与存贮费之和+。所以多进这件货物的费用期望值为(1-)+(+)。若不多进这件货物,则需承担的缺货费的期望值为(1-)。所谓多进一件货物是合理的,是指相应的费用期望值小于不进这件货物时的费用期望值,即(1-)+(+)<(1-)。也就是<。(10—14)因此,S应是满足上述不等式的最大的值再加1,或者是满足下列不等式的最小的≥。(10—15)但是的取值集合为{i1,…,ij,…,im},故应取满足上述不等式的最小ij。(2)s值的确定。设阶段初库存量为,而且决定不进货。于是,当这阶段的实际需要量低于时,要支付存贮费;当实际需要量高4、于时,要承担缺货费.因而这阶段内总费用的期望值为+。若阶段初库存量为,现决定补充货物,把库存量提高到s。这时,这阶段总费用的期望值为++。若不进货时的费用期望值小于进货时的费用期望值,即下列不等式成立,则不进货是合理的+≤++,(10—16)所以s为满足下列不等式的最小值。++≤++。(10—17)这一计算s值的公式虽比计算S的公式复杂些,但并非象看上去的那样困难。当S确定后,该不等式右端的数值即可求得。不难发现,当=时,该不等式一定成立,故这个不等式的解总存在。我们对=,=,…,=逐个计算该不等式左端的值,并与右端的值进行比较,使不等式成立的最小5、值就是s。例10—6某企业对于某种材料每月需求量的概率分布如下:需求量ik(吨)30405060P(u=ik)=pk0.20.20.40.2每次订货费为60元,每月每吨存贮费为40元,每月每吨缺货费为1015元,每吨材料的购置费为800元。该企业欲采用(s,S)策略来控制库存量,请求出s和S之值。解先建立下表:需求量iki1=30i2=40i3=50i4=60P(u=ik)=pk0.2020.40.20.20.40.81现在==0.204,从上表观察可知,=0.4>0.204,则根据公式(10—15)得,S=40吨。计算公式(10—17)的右端,得6、60+800×40+40×(40-30)×0.2+1015×(50-40)×0.4+1015×(60-40)×0.2=40.26取=30,计算公式(10—17)的左端,得40×(30-30)×0.2+1015×(40-30)×0.2+1015×(50-30)×0.4+1015×(60-30)×0.2+800×30=40.24,由于40.24<40.26,所以s=30。即该企业采取(30,40)策略。在实际使用这种存贮策略时,如存贮不易清点,因而实际存贮量很难随时得知时,可将存贮货物分两堆存放。一堆数量为β,其余的另放一堆。平时从后一堆取货以满足需求7、。当后一堆取完,需要动用前一堆时,期末就订货;如至期末,前一堆仍未动用,则本阶段不订货。因此,这种存贮策略俗称双堆法(或两堆法)。10.3.2(q,Q)策略存贮模型(q,Q)策略的基本内容是:对库存水平进行连续检查,当库存水平减少到订购点以下时,提出订购量为的订货请求,经过拖后时间后,数量为的货物一定入库。应用该策略的存贮模型需要寻求订货点和订购批量。这个存贮模型具有下列几点基本假设。(1)拖后时间(>0)为固定常数。在拖后时间内,需求量为随机变量,其概率密度函数为已知,且数学期望=。(2)在拖后时间结束前,当实际需求量超过时,允许出现缺货现象。当8、库存量减少到零以后,将未能满足需求的缺货积累起来,待到货后再补交,也就是说它为缺货有预约。(3)每次订购费为,单位时间内单
2、讨论中,我们就以一个阶段的时间长度作为单位时间。(1)S值的确定。设在阶段初未进货时的库存量为,阶段初补充的数量为,因而补充后的库存量。假设这阶段的存贮费按这阶段末的库存量来计算,我们就可算得这阶段存贮费的期望值为。假设这阶段缺货损失费也按这阶段末的缺货量来计算,于是我们可算得这阶段缺货损失费的期望值为。因此,这个阶段(单位时间)内总费用的期望值为++。我们采用边际分析法来确定S的值。现设阶段初进货后库存量为件是合理的,我们来分析一下再多进一件货物而使库存量为+l件的合理性。对于多进的这一件货物,实际需要用它的概率为1-,费用为购置费;实际不需用它
3、的概率为,费用为购置费与存贮费之和+。所以多进这件货物的费用期望值为(1-)+(+)。若不多进这件货物,则需承担的缺货费的期望值为(1-)。所谓多进一件货物是合理的,是指相应的费用期望值小于不进这件货物时的费用期望值,即(1-)+(+)<(1-)。也就是<。(10—14)因此,S应是满足上述不等式的最大的值再加1,或者是满足下列不等式的最小的≥。(10—15)但是的取值集合为{i1,…,ij,…,im},故应取满足上述不等式的最小ij。(2)s值的确定。设阶段初库存量为,而且决定不进货。于是,当这阶段的实际需要量低于时,要支付存贮费;当实际需要量高
4、于时,要承担缺货费.因而这阶段内总费用的期望值为+。若阶段初库存量为,现决定补充货物,把库存量提高到s。这时,这阶段总费用的期望值为++。若不进货时的费用期望值小于进货时的费用期望值,即下列不等式成立,则不进货是合理的+≤++,(10—16)所以s为满足下列不等式的最小值。++≤++。(10—17)这一计算s值的公式虽比计算S的公式复杂些,但并非象看上去的那样困难。当S确定后,该不等式右端的数值即可求得。不难发现,当=时,该不等式一定成立,故这个不等式的解总存在。我们对=,=,…,=逐个计算该不等式左端的值,并与右端的值进行比较,使不等式成立的最小
5、值就是s。例10—6某企业对于某种材料每月需求量的概率分布如下:需求量ik(吨)30405060P(u=ik)=pk0.20.20.40.2每次订货费为60元,每月每吨存贮费为40元,每月每吨缺货费为1015元,每吨材料的购置费为800元。该企业欲采用(s,S)策略来控制库存量,请求出s和S之值。解先建立下表:需求量iki1=30i2=40i3=50i4=60P(u=ik)=pk0.2020.40.20.20.40.81现在==0.204,从上表观察可知,=0.4>0.204,则根据公式(10—15)得,S=40吨。计算公式(10—17)的右端,得
6、60+800×40+40×(40-30)×0.2+1015×(50-40)×0.4+1015×(60-40)×0.2=40.26取=30,计算公式(10—17)的左端,得40×(30-30)×0.2+1015×(40-30)×0.2+1015×(50-30)×0.4+1015×(60-30)×0.2+800×30=40.24,由于40.24<40.26,所以s=30。即该企业采取(30,40)策略。在实际使用这种存贮策略时,如存贮不易清点,因而实际存贮量很难随时得知时,可将存贮货物分两堆存放。一堆数量为β,其余的另放一堆。平时从后一堆取货以满足需求
7、。当后一堆取完,需要动用前一堆时,期末就订货;如至期末,前一堆仍未动用,则本阶段不订货。因此,这种存贮策略俗称双堆法(或两堆法)。10.3.2(q,Q)策略存贮模型(q,Q)策略的基本内容是:对库存水平进行连续检查,当库存水平减少到订购点以下时,提出订购量为的订货请求,经过拖后时间后,数量为的货物一定入库。应用该策略的存贮模型需要寻求订货点和订购批量。这个存贮模型具有下列几点基本假设。(1)拖后时间(>0)为固定常数。在拖后时间内,需求量为随机变量,其概率密度函数为已知,且数学期望=。(2)在拖后时间结束前,当实际需求量超过时,允许出现缺货现象。当
8、库存量减少到零以后,将未能满足需求的缺货积累起来,待到货后再补交,也就是说它为缺货有预约。(3)每次订购费为,单位时间内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