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磐石市细林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 光学复习教案(二) 新人教版.doc

吉林省磐石市细林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 光学复习教案(二) 新人教版.doc

ID:55523981

大小:39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5-16

吉林省磐石市细林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 光学复习教案(二)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吉林省磐石市细林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 光学复习教案(二)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吉林省磐石市细林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 光学复习教案(二)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吉林省磐石市细林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 光学复习教案(二)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吉林省磐石市细林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 光学复习教案(二) 新人教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吉林省磐石市细林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 光学复习教案(二) 新人教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光学复习教案(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对本章节知识结构的总结,分析和评价,使学生对本章节的内容有比较全面的了解(2)进一步的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知识结构的观察和分析,并自行得出评价标准,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加工、应用的能力。(2)根据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3)通过对成像规律的分析,尝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成像规律的应用,乐于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去探索其中的奥妙。(2)通过课外知识的引导,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妙。教材分析教学重点难

2、点: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课时安排1课时课件多媒体教具各种凸透镜课件。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与过程设计意图批注导入新课上节课后,我给大家布置了一个任务,让大家回去以后预习本章节的知识结构图,大家完成的情况如何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出示相应课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对信息的分析,加工能力。课堂教学一、凸透镜(1)、凸透镜:中间厚边沿薄,对光线有会聚作用透镜有两种。(2)、凹透镜:中间薄边沿厚,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及应用。请同学们分成小组讨论一下我们学习的知识点,并小结一下:(分组,讨论,回答)学生总结:二、透镜及其应用1、正确理解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三种特殊光线。2

3、、近视和远视的形成和矫正3、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知识三、本章节中最重要的一个知识点是凸透镜的成像规律,首先我们来填一个表格。大家研究成像规律。分组讨论通过先前的观看和思考针对作品,进行讨论。提高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学会合作,交流。刚才大家已经对成像规律进行了分析,现在我们思考一个问题:题目一:在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物体从二倍焦距以外向透镜靠近的过程中,所成的像有什么变化?大家对成像规律有了近一步的认识,那么如何将它运用到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几个实际问题!1、照相机的原理是:2、幻灯机的原理是:3、放大镜的原理是:4、照相机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底片相当于光屏;为了控制曝光

4、量,一是用控制光圈进入镜头的光的多少,二是用快门控制曝光的时间。5、为了使观众看到正立的像,幻灯片要倒插在架上。6、(1)问题一:给你一个透镜,怎样用最简单可行的方法判断它是不是凸透镜?(2)问题二:如何让投影仪投在屏上的字更大一些?(方法、器材不限)评价归纳将感性的认识进一步的提升,形成知识结构的评价标准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以及如何用物理语言进行表达。学生自主学习并回答相应问题。课堂练习课堂练习二:1、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当烛焰离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眼睛通过透镜观察到的虚像可能是图中的2、照相机胶片上所成的像相对被拍摄的物体是A.正立缩小的虚像B.倒立放大的虚像C.正立缩小的实

5、像D.倒立缩小的实像3如图所示,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在透镜的另一侧调节光屏找到清晰的像,这个像是下图中的()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指导学习。小结今天这堂课,我们对本章节的知识结构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了解了归纳知识结构的一般规律。加深了对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的理解。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归纳能力。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