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图形的缩放.doc

教学案例图形的缩放.doc

ID:55516421

大小:45.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0-05-15

教学案例图形的缩放.doc_第1页
教学案例图形的缩放.doc_第2页
教学案例图形的缩放.doc_第3页
教学案例图形的缩放.doc_第4页
教学案例图形的缩放.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学案例图形的缩放.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片段一]出示例2:先按3∶1的比画出长方形放大后的图形,再按1∶2的比画出长方形缩小后的图形。放大后的图形长、宽各是几格?缩小后的图形呢?学生画图。师:把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相比,你有什么发现?生1:放大后图形的长是原来长的3倍,宽也是原来的3倍。生2:放大后图形的长、宽与原来图形长、宽的比是3:1。师:(指着缩小的图形)还有什么发现呢?生:放大后图形的面积与原来图形面积的比是9∶1。师:(有点出乎意料)这个结论你是怎样得出的?生:放大后长方形的长是12格,宽是6格,所以面积就是12×6=72;原来图形的长是4格,宽是2格,面积就是4×2=8。72∶8=9∶1。师:不简单!生:缩小

2、后图形的面积与原来图形面积的比是(1×2)∶(4×2)=1∶4。师:好,你能举一反三,也不简单。生:老师,我还发现放大或缩小后图形的面积与原来面积的比值,正好是原来比值的平方。师:那么,说明放大、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生:面积大小变了。师:面积大小变了,什么没有变呀?生:面积的大小虽然变了,但形状没变。【分析】在前两个学生说出放大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的关系后,教师原想引导学生说出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图形的关系,可学生却跳出教师的预设,直接指出放大后的图形与原图形面积之间的关系。换言之,原来本环节的教学目标,仅仅是让学生观察并体会图形放大和缩小后“面积大小变了,形状不变”。至

3、于面积变化的具体规律,则是在本单元最后安排的“实践与综合应用”中引导学生探索发现。[片段二]出示:“试一试”:按2∶1的比画出三角形放大后的图形。(在教师投影展示一种正确的画法后)生:老师,我的画法与他不一样(如下图)。师:这种画法对吗?生:(多数学生异口同声)不对!师:谁愿意来把他的画法修正一下。一个学生改成下图:师:为什么这样修改?说说你的看法。生:刚才只是把底放大了2倍,高也应该放大2倍,这样面积才是原来的4倍。师:(略有所悟)哦,是这个原因。生:我的画法与他们都不一样。师:你怎么想到这样画?说说你的理由。生:我没有把底放大,把底放大的这2倍给了高,高就放大4倍,这样面积还是原来的4倍。

4、师:(果真如此)同学们,想一想,他们这样画,符合我们刚才所讲的图形放大的要求吗?生:不符合。它们的形状已经改变了。【分析】本以为,有了例1的认识以及平移和旋转的画图基础,“试一试”的画图应该百分之百没问题。但是学生之所以画成那样,是有“道理”的,它的面积也都是原图形面积的4倍。很显然,学生仅仅抓住了图形放大时“面积大小变了”这一规律,却丢掉了与此不可分割的另一本质特征“形状不变”,从而错误地认为图形放大只要“等积变形”。这样看来,这些错误的产生,与片段一中的“精彩生成”──“放大或缩小后的面积与原来面积的比值,正好是原来比值的平方”不无关系。【反思】“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活

5、动……其中‘对话’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特点。”那么在“对话”的过程中,由于学生个体所具有的知识经验和智能倾向的差异,必然有一部分学生能发现别人所未能发现的现象或结果,出现教师预设之外的精彩生成。但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关注精彩生成的同时,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对于一些精彩生成如果处理不当,也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在为精彩生成喝彩的同时,也要冷静面对精彩生成。第一,要考虑精彩生成对全体学生开展有效学习是否有负面影响。在教学“对话”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正确的学生观,首先要避免与个别尖子生面对面的“高端访谈”,而使其他多数学生成为可有可无的看客;其次要避免课堂教学被少数

6、尖子生的所谓精彩生成牵着鼻子走,从而影响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效果。第二,要考虑精彩生成对学生后继学习是否有负面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所学容的本质特征,避免非本质特征的干扰。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精彩生成,教师要考虑后续的教学,做出前瞻性的价值判断。特别要考虑,这样的精彩生成是否适合现在利用和开发?对后续的教学是否会有某种程度上的消极影响?也就是说,教师对精彩生成的适度利用和开发是应该的,也是必要的,但同时也要警惕对学生从整体上掌握学习容所带来的一些“副作用”。对一些不适合在当前教学环境下引入的精彩生成,教师要舍得放弃,敢于放弃。当然,教师也可以运用一定的教学机智和智慧──“这里的奥

7、秘留到后面的学习中继续探讨”,从而避免由此所带来的一些可能的负面影响。综上所述,在课堂教学的互动过程中,教师不能“缺位”。对于那些偏离了本课教学容和教学目标的所谓精彩生成,教师应该担当起“引导者”的角色,该引导的就大胆地引导,该纠偏的就主动地纠偏,追求最优化的教学。1、感知图形的放大、缩小的整体性变化  ⑴出示一幅学生的绘画作品  师:这是一位学生画的作品,画的漂亮吧?后面的同学能看得清吗?这样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