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高考政治文化生活基础知识回顾3

2010届高考政治文化生活基础知识回顾3

ID:5550441

大小:2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2-18

2010届高考政治文化生活基础知识回顾3_第1页
2010届高考政治文化生活基础知识回顾3_第2页
2010届高考政治文化生活基础知识回顾3_第3页
2010届高考政治文化生活基础知识回顾3_第4页
2010届高考政治文化生活基础知识回顾3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0届高考政治文化生活基础知识回顾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010届高考政治文化生活基础知识回顾32010年化生活高考复习基础知识和典型题【热点渗透】12008年月12日的四川汶川大地震,灾情惨烈,举世震惊。但中国表现出一个更加强大和成熟的国家形象:政府以最快的速度做出镇定的反应,受到国际社会的称赞;灾区人民稳定沉着,没有出现秩序混乱而是积极自救。灾区到处是舍己救人,见义勇为的行为。胡锦涛等领导人带头捐款,表达对灾区人民的深情关怀,激励灾区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迎难而上、百折不挠,奋力抗震救灾。在全国各地,一个个捐助点前,普通老百姓排起长龙,慷慨解囊,争相献血,涌动着一片真情。

2、在大灾面前,国人挺起脊梁,展现出强大的抗灾自救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在地震废墟上闪耀,中华民族更加紧密团结在一起。这是一个国家伟大之所在,中国呈现给世界和国民一个有力、有序、有效的负责任的大国形象!鲁迅先生曾说:“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中国才有真进步。”(1)请结合材料说明,鲁迅先生所说的“民魂”指什么?其基本内涵是什么?(2)从化生活角度,谈谈怎样理解“民族精神在地震废墟上闪耀”?(3)为什么要让“民魂”“发扬起”?(4)你觉得应该怎样发扬我们的民族精神?(1)民魂指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3、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2)民族精神在地震废墟上闪耀,指民族精神的重要性。①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②中华民族精神永不泯灭,使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锐气不减,千锤百炼而斗志更坚;③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3)①当前,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化的相互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更高地举起民

4、族精神的火炬,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③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④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所以要让民魂发扬起。(4)①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继往开、与时俱进,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②我们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

5、是发挥“主心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作用;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既要珍惜,又要继承和发扬)⑤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思想化;(既要借鉴,又要警惕)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2材料一:2008年月23日上午,温家宝总理到在四川绵阳市区内设立的北川中学临时学校,看望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幸存下的师生,他在黑板上写下“多难兴邦”四个字勉励师生。“多难兴邦”自《左传•昭公四年》:“或多难以固其国,启其疆土;或无难以丧其国,失其守宇。”这句话的意思

6、是,有些遭遇劫难的国家,政权巩固,疆土拓展;有些未遭劫难的国家却政权不守,疆土丢失。现在,人们这样解释多难兴邦:国家多灾多难,在一定条下可以激励人民奋发图强、战胜困难,使国家强盛起。材料二:《左传》原名《左氏春秋传》,又名《春秋左氏传》,或称《左氏春秋》,是一部史学名著和学名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4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多难

7、兴邦”自史书典籍说明了什么问题?①史书典籍是中华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多难兴邦”自春秋时期的史书典籍,说明中华化远流长。②中国传统思想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华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古人和今人对“多难兴邦”的不同理解给了我们什么启示?①面对传统化,我们要辨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腐朽的东西,必须自觉加以改造和剔除。正确的态度是“

8、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②化继承,不是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而要有所淘汰,有所发扬,从而使化得到发展。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化创新。着眼于化的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这是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提升训练】选择题:1、中国艺术有许多独到之处。以一种字的书写方式和笔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