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489728
大小:29.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5-15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知识经济挑战下国际社会普遍认同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所谓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性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现在,有不少学校和教师对“研究性学习”的理解似乎存在一个误区,即:研究性学习就是做课题。事实上,这种认识有失偏颇。“研究性学习”的中心词是学习而不是研究。也就是说。研究性学习首先是一种学习方式。而学校学习的主要形式,还要以学校和教室为主要空间,以教材为主要载体。因此,“研究性学习”的主战场应该是教室,即让学生以研究
2、的精神走进教学和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学会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学习对象。人们常说:“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所以,它也可以充当研究的载体。因此,我认为,要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必须立足课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开拓语文教学的研究性空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以人为本——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前提 “以人为本”事实上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时代的发展为传统意义上的师生关系注入了新的内涵:民主平等、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教师应该是“指挥”,与学生共同奏出优美的旋律;教师应该是“配角”,把学生衬托得光彩照人;教师应该是“导游
3、”,引导学生探幽发微,欣赏险峰的无限风光;教师应该是“场上队长”,身先士卒,与队友共同拼搏,在比赛结束后,把队友——我们的学生,高高的抛向空中…… 在语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应该认识到,教育不应该仅仅是训练和灌输的工具,它应该是发展认知的手段.素质教育的实施,将彻底改变以往的封闭式教学,教师的权威将不再建立在学生的被动与无知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教师借助学生的积极参与以促进其充分发展的能力之上.一个创造型的教师应能帮助学生在自主研究的道路上迅速前进,教会学生怎样应对大量的信息,他更多的是一个向导和顾问,而不是机械传递
4、知识的简单工具.在创新教育体系中,师生关系将进一步朝着“教学相长”的方向转化和深化. 二、 教材——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研究对象 语文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大量文质兼美的典范文章。这里涵盖了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的文学名著。从《诗经》、《楚辞》、先秦散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一直到现当代的文学作品以及外国的文学作品;涌现了一大批的文化巨人;体裁也涉及了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另外还出现了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等诸多文学流派。可谓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为我们的研究性学习提供了鲜活生动的素材。 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载
5、体,每一篇课文都有它独特的价值,就看你怎么应用。比如:可以设计小论文题《荷塘月色的语言美》、《邹忌的讽谏艺术》、《父母应该怎样爱子女——从赵太后说起》,对于诗歌单元,可以让学生回家自己配乐朗诵并录制磁带,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编演课本剧,可以让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展开辩论等不一而足。当然,单独一篇课文可供研究的要素有时不够,为了学生获得更开阔的视野,得到更大的锻炼,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一篇课文放到更大的参照系中,通过比较,分析其异同,领会相互特点,探讨普遍规律。比如可以让学生比较《荷塘月色》原文与选入的教材有什么不同,编选者删节的意图是什么,效果如何?《师说》、《劝
6、学》归类比较等。只有我们充分的钻研教材,根据具体情况抓住教材的重点,参与教材重组,就能够为学生提供他们所感兴趣的精神大餐,也必将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 三、把握契机——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时机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语文教学实施研究性学习主要有三个时机比较恰当。 1、当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具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需要较长时间、查阅较多资料,需要学生之间相互合作、教师提供较多帮助的问题之时。 2、当课堂教学中需要学生从新的思路、新的角度解决一个具有研究、探索、尝试价值的问题(往往也是教学的重点难点)之时。 3、当教学过程中
7、需要学生交流学习心得,展示学生风采,分享学习成果之时。 四、 课堂教学——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主阵地 1、建立学生主体观,关注生活热点问题 心理学家肯•韦尔伯认为真正的学习是获得、理解或通过切身体验、研究而掌握和创造知识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把学生视为一个个鲜活生动的生命个体,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认知体,从而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因此立足课堂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师必须首先必建立学生主体观。 建立学生主体观,要求教师换位思考:假如我是学生,我会对什么感兴趣?我会喜欢什么样的老师?我会喜欢听什么样的课
8、?因此,我们要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