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48200
大小:2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2-18
《高三化学复习必背内容汇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高三化学复习必背内容汇总高三化学复习必背内容汇总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常常同时发生。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伴随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物质的三态变化(固、液、气)是物理变化。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而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被破坏,分子本身发生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2物质的性
2、质(描述性质的语句中常有“能……”“可以……”等字) 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如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可燃性、热稳定性。 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最密切。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二)物质的分类 3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或由不同种物质组成)例如,空气,溶液(盐酸、澄清的石灰水、碘酒、矿泉水)矿物(煤、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石灰石),合金(生铁、钢) 注意:
3、氧气和臭氧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红磷和白磷混合也是混合物。 纯净物、混合物与组成元素的种类无关。即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或混合物。 4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例如:水、水银、蓝矾(uS4?H2)都是纯净物,冰与水混合是纯净物。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都是纯净物,是化合物。 单质:由同种(或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例如:铁氧气(液氧)、氢气、水银。 6化合物:由不同种(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
4、”的是化合物。 7有机物(有机化合物):含碳元素外的化合物(除、2和含碳酸根化合物外),无机物(无机化合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以及、2和含碳酸根的化合物 8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a酸性氧化物: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2,S2,S3 大部分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跟水反应生成同价的含氧酸。 2+H2=H23S2+H2=H2S3S3+H2=H2S4 b碱性氧化物: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aNa2gFe23u 大部分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Ba
5、2aNa2溶于水立即跟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其他碱性氧化物不溶于水,跟水不反应。 a+H2=a(H)2Ba+H2=a(H)2Na2+H2=2NaH2+H2=2H 注意:和H2既不是酸性氧化物也不是碱性氧化物,是不成盐氧化物。 9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酸溶液的PH小于7 酸的名称中最后一个字是“酸”,通常化学式的第一种元素是“H”,酸由氢和酸根离子组成 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根据酸的组成,通常有以下两种分类方法:酸的电离方程式:酸=nH++酸
6、根离子n- a根据酸分子电离所能生成的氢离子的个数分为:一元酸(Hl、HN3)、二元酸(H2S4、H2S、H23)和三元酸(H3P4) b根据酸分子里有无氧原子分为:含氧酸(H2S4,HN3,H23,H3P4名称为:某酸,无氧酸(Hl,H2S名称为:氢某酸) 鉴定酸(鉴定H+)的方法有:①加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是酸溶液;②加活泼金属g、Fe、Zn等有氢气放出 10、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碱通常由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溶碱有五种:钾钙钠钡氨(H,a(H)2,N
7、aHBa(H)2,NH4H氨水)它们的溶液无色。 有颜色的碱(不溶于水):红褐色的氢氧化铁(Fe(H)3↓)、蓝色的氢氧化铜(u(H)2↓) 其他固体碱是白色。碱的名称通常有“氢氧化某”,化学式的最后面是“H” 可溶性碱的溶液PH大于7,紫色石蕊试液遇溶碱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遇溶碱变红色 鉴定可溶性碱溶液(鉴定H-)方法一:加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加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是碱方法二:加铁盐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加铜盐溶液有蓝色沉淀的是碱。 (三)氢气的性质和用途 11氢气的性质 (1)物
8、理性质:密度最小的气体,难溶于水 (2)化学性质: ①可燃性:氢气在空气中燃烧2H2+2点燃2H2 现象:纯净的氢气在空气里安静地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不纯的氢气点燃会爆炸,所以点燃氢气前一定要先检验氢气的纯度。 ②还原性:氢气还原氧化铜H2+u加热u+H2 现象:黑色氧化铜逐渐光亮的红色的铜,管壁有水珠产生 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注意事项:“酒精灯迟到早退”,即开始时要先通入氢气后加热(目的是排净管内空气,防止氢气与管内空气混合受热发生爆炸);实验结束时要先停止加热,继续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