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的单质 学设计.doc

碳的单质 学设计.doc

ID:55470504

大小:1.49 MB

页数:6页

时间:2020-05-14

碳的单质 学设计.doc_第1页
碳的单质 学设计.doc_第2页
碳的单质 学设计.doc_第3页
碳的单质 学设计.doc_第4页
碳的单质 学设计.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碳的单质 学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碳的单质教学设计深圳市笋岗中学周雁飞创新整合点1.结合wiki开展课前预习和课外拓展学生登录他们常用的我校初中维基百科网站(中央电教馆“十一·五”重点课题),图文并茂的碳单质知识,根据老师的创建的词条学习,学生创建新的词条、编辑完善他人的词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利用了wiki将学习提置课前和延伸到课外,有效提高了课堂效率。2.利用eclass教学工具实施网上教学分组探究部分,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协作学习;在线探究,除了现场互动,在线探究提供给学生在线实时的交流互动,实现了师生间、生生间实时多向的交流互动;在线测试部分,老

2、师可以即时得到全班学生的测试结果,从而进行针对性的讲解;这节课碳单质的学习,很多知识可以延伸到书本外,而我们整节课,学生都可以通过手中的平板连接网络,利用网络资源,搜索学习,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一.教学内容分析:《碳的单质》是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第六单元第一课题内容,本课可以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介绍碳的几种单质(金刚石、石墨、C60等),第二课时研究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本课题是学生对系统学习“碳元素”这个大家族的第一课,也是化学知识理论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对本课题的学习不仅可以将学生带入神奇复杂的碳世界,同时也为学生接下来学习引发浓厚的兴

3、趣和热情。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八年级学生。八年级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善于表现自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会充分地创设情境让学生表现自己,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八年级的学生的思维方式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对图文并茂,可操作性、趣味性、生活化的教学资源非常感兴趣。而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对碳元素世界的首次系统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也会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结构特点,尽可能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开展现场互动和在线互动,将抽象事物形象化,从而更好地调动学习积极性。三.教学目标l知识与技能:了解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l过

4、程与方法:了解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l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介绍碳纳米管等碳单质等新型材料的运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意识。四.教学重难点l重点: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l难点: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五.学习工具的选择网上教学是一个从网络科技和崭新学习概念的发展而衍生的学习模式,教师角色由“教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习”,而学生角色由“被动的学习者”转变为“主动的协作学习者”。eClassIPIP(IntegratedPlatform)(智慧校园综合平台)完备的教学工具,多媒体的利用和提供各种实时分

5、享交流的空间,能有效提升教师的教学效能和学生自学能力,加强了同学间的协作及沟通并推动了知识管理。因此我选择在网络环境下,利用互联网资源、初中维基百科(wiki)和elCassIP结合课堂小实验进行本课教学。而网络硬件设施是人手一部三星平板电脑。六.课前准备:教师:查看初中维基百科上学生预习成果,准备课前点评。制作eClassIP网上教学课件及发布本课课外扩展内容到初中维基百科。学生:登录初中维基百科,学习相关知识,根据预习任务,发表评论。七.教学过程:活动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新课引入】1.评价学生利用初中维基百科学习的课前预习成果。2.实

6、物事例引入。1.登录初中维基百科,评价学生关于碳单质学习的课前预习成果。2.实物事例引入:玻璃刀能轻松切割玻璃,关键在于前面的一小块金刚石。金刚石有何特点,可以轻松切割玻璃?1.重温预习内容。2.观察玻璃刀,思考并回答老师的问题。1.借助初中维基百科课前预习并在课上评价,引入学习主题,提高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2.利用实物事例,创设问题情景,以玻璃刀切割玻璃创设的情境,让学生有更直观的感觉。【分组探究】利用eClassIP提供素材、链接及网络搜索、讨论功能,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探究。活动一: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钻石是金刚石的俗称,金刚石有有何特

7、点?活动二:铅笔芯摸起来有何感觉,主要成分是什么?并完成课本P107的实验6-1。分享你找到的相关资料。活动三:通过互联网查找资料,了解碳单质中的一种特别的分子C60有何特点?有何用途?1.分配学习任务,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探究。2.点评小组学习成果,组织小组互评,引导学生得出金刚石、石墨、C60的物理性质和用途。3.指导学生开展感受铅笔芯、活性炭吸附红墨水等课堂小实验。1.根据学习任务,开展小组合作,分组探究。2.在讨论区讨论学习成果。3.分组进行课堂实验并讨论学习。4.各小组派代表上讲台展示分组学习成果。1.有效结合,高效搭建知识体系,打破传统

8、教学的时空局限,提高课堂效率,加大学生的参与度2.发挥学生主体性,将传统教学的师生间单向交流改变为师生间、生生间的多向交流。【小结过渡】1.利用fla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