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437347
大小:26.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5-13
《语文(心得)之“图文结合”的作文教学实验.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语文论文之“图文结合”的作文教学实验 赞可夫说:“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就会高度有效。”图文结合的作文教学正是通过调动学生积极的心理因素,使之学生的对写作的欲望的激情,从而热爱写作。 格雷夫斯认为:儿童有一种自然的本能,要求表达自己的思想,要求画画写写,要求写作“玩”,并能大胆地试验如何把意思写在纸上。平时,我也曾多次发现,低年级学生喜欢在自己的作文本上画一些小插图,并涂上鲜艳的颜色,自觉乐趣。实践也证明了当许多儿童找不到确切的,恰如其分的词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或
2、观察到的事物时,他就求助于图画,喜欢在纸上涂涂画画,把观察到的事物或现象,通过自己的理解用图画形式表现出来。从儿童喜爱的画画入手,使图画成为儿童早期作文教学的一种手段,做到图文结合,产生“图文”并茂的“图文”作文。 什么是“图文”作文呢:就是先有图,后有文,再以图促写的一种作文训练形式,其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观察、理解,记忆,积累想象和创造力地培养。 从图画入手,进行“图文”作文的实验。 一、引导观察 在大干世界中,有许多美好的事物,由于学生生活积累贫乏,特别是对事物的观察能力较弱,往往在观察中带有无
3、意和情绪性,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凭兴趣,情绪、好奇心见察事物,获得事物表象,因此,教师要选择鲜明性的对象供学生观察,指导他们观察,可以去观察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事物,经常带学生外出欣赏大自然,搞一些游戏活动,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下,激发对写作的兴趣。如:在校园里“找春天”。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校园的迎春花。草坪,桃树等最能反映春天特点的景物进行仔细观察,让学生发现春天已经来到校园里。同时,教师还应教给一定的简单的观察方法。如顺序法、对比法、分类法等。 二、带人情境 学生经过观察,进行有意识的感知,对事物形式丰富的
4、表象。如:在“找春天”中,学生发现金色的迎春花开了,草坪绿了,桃花开了,校园到处是春天的美景。他们真想说校园春天的美景。把形式丰富的表象储存于大脑中,并带给学生特别丰富的美的感受,使学生深深感受到美的熏陶,激起强烈的表达欲望。 三、分析事物 心理学认为小学低年级儿童思维的特征是以具体形象思维占重要地位,他们不可能从形象感到上升到理性领悟。这时,教师一定要加以启发,给予适当的铺垫,引导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从感受中过渡到更深一层的理解,这样有助于学生以后能正确确定文章中心,为此后能写出主题鲜明,主意深远,拘思新
5、颖,标题立意的好文章打下扎实的基础。比如:通过教师的引导,不但让学生爱校园的春天,更爱春天的校园。 四、用图画,再现事物。 儿童在强烈的“表现欲”下,及时地把他们所看到的,想到的和听到的画下来,然后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创造性说话,把大自然中五彩缤纷的画面,社会生活中离奇的情节,注入自己的的情感,再现出来。采用写前画画,更加丰富学生对所写事物的认识,强化了事物在头脑中事物的表象,对于积累生活素材,观察生活能力的都有着积极作用,也更有利学生对以后事物的想象。学生用五颜六色的画笔描绘自然。描绘生活的同时,内心激
6、动无比的喜悦,它再一次地调动了学生的表表欲,把写作的动机推到高潮,把“想说”变成“要说”。比如:学生把迎春花比作害羞的小姑娘,躺在校园的角落里静静开放,草坪里的小草从地下探出小脑袋看春天,桃树上挂着一张长粉红色的笑脸等等学生想象丰富,表现欲强。 五、用语言文字,表达事物 学生在图画中获得积极的情绪时,就会情不自禁地调动全部的智慧,选取最恰当的语言来描述图画,叙述生活,抒发内心真实的情感,而且“下笔如注”,大大减少了早期作文教学中常出现的语意断续,前后不通顺,不连贯的情况。“图文”的结合,同时也促进了学生
7、形象思维的发展,他们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更生动地描述客观事物。这一点也符合了低年级儿童产生意义的主要心理结构是想象这一特征,他们借助想象,辅之以观察来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界。比如:一位小朋友除了画上美的草坪,桃花外,还画 上了一只只小鸟。当我问她为什么画小鸟时,她不加思索地说:“看到这么美的校园,小鸟也不想离开了,它多想呆一会儿。”我又问她:“那你知道这时的小鸟心里想说些什么吗?”“它想说‘春天的校园真美’”“对,那你应该把画小鸟的原因以及小鸟的心里说写出来,让大家都知道呀。”通过对学生想象的指导,她又在原文上
8、进行了修改。因此,“图”又起着一种促进学生想象的作用,使学生语言表达得更完整,更丰富,更有童趣。 六、鼓励为主,展示作品 如果在一幅自画图旁配有一段自写的文字叙述,这是一幅图文结合的文学创作作品的“雏形”。学生对照彩图欣赏和品味自己的作品时,会更身临其境,体味到文中的美境,更好地认识文中的事物,真是“读人见人,读树见树。”如果把这样的作品加以肯定并张贴出来,不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更重要地调动起学生内心对写作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