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425548
大小:3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5-12
《小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现代小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人员较少,再加上单元式住宅又在客观上阻碍了小学生与人交往的机会。调查表明,不少小学生存在交往心理阻碍,在与人交往时会出现心虚、出汗、脸红、口齿不清、局促不安、不够主动等现状,与人交往的能力、技巧、方式、方法、效果等不够理想。小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是指干扰学生处理好人际关系的各种心理阻碍因素。它既受家庭、环境影响,也涉及学校教育、学生的自身认识能力和行为发展水平等诸因素。一旦某一因素出现了偏差,就有可能影响学生心理的平衡,抑制其心理的健康发展。通过调查和分析,我们可以对同学们出现的心理障碍作如下划分和归纳:(1)性格障碍。(2
2、)情绪障碍。(3)行为障碍。(4)认知障碍。 根据以上小学生对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制定如下方案:1、让孩子知道如何面对挫折挫折是指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由于遇到阻碍和干扰,其需要得不到满足时表现出的一种消极情绪状态。小学生所会遇到的挫折主要表现在学习方面和情感方面。学习方面主要包括考试没考好,成绩下降,受到老师和家长的批评和责备;情感方面如:向自己喜欢的异性表示好感,却遭受拒绝和婉言谢绝,以及恋爱后不欢而散等。 巴尔扎克说:“挫折和不幸,是天才的进身之阶;信徒的洗礼之水;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深渊。”生活中的失败挫折既有不可避免的一面;又有正向和负向功能。既可使人走向成熟、取得成
3、就,也可能破坏个人的前途,关键在于你怎样面对挫折。首先,挫折帮助你成长。人的成长过程是适应社会要求的过程,如果适应得好,就觉得宽心和谐;如果不适应,就觉得别扭、失意。而适应就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动机、追求和行为。其次,挫折增强你的意志力。现在的青少年长期生活在被服务的环境中,从进小学到读大学,直到工作选择,都由父母去承受压力,因而他们对各种困难体验都不深,缺乏忍耐力,没有坚强的意志,一且遇到挫折就被击垮了。人在遭遇挫折时,往往会感到缺乏安全感,使人难以安下心来,工作和生活都会受到影响。那么,人在遭受挫折的时候,又应如何进行调试呢? (1)遇到挫折时应进行冷静分析,从客观、主观、目标、环境、条
4、件等方面,找出受挫的原因,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 (2)要有一个辩证的挫折观,经常保持自信和乐观的态度,要认识到正是挫折和教训才使我们变得聪明和成熟,正是失败本身才最终造就了成功。 (3)向他人(朋友们)倾诉你遭受挫折心中不快以及今后打算,改变内心的压抑状态,以求身心的轻松,从而让目光面向未来。 (4)学会自我宽慰,能容忍挫折,要心怀坦荡,情绪乐观,发奋图强,满怀信心去争取成功。 (5)补偿。原先的预期目标受挫,可以改行别的途径达到目标,或者改换新的目标,获得新的胜利,即“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这是人的一种心理防卫机制。 (6)升华。人在落难受挫之后奋发向上,将自己的情感和精力转移到有益的
5、活动中去,使之升华到有益于社会的高度。这也是人的一种心理防卫机制。 (7)应善于化压力为动力。遇到挫折和失败或即将遇到挫折和失败,会面临很大外在的心理压力,在这个时候,你是气馁,当逃兵,还是奋起,继续而勇敢地追寻?这对人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很多名人、伟人在挫折和失败面前,从不低头、气馁,而是善于化压力为动力,从逆境中奋起。他们的成功经历很值得我们大家去深思,去学习。如果把生命比做一把披荆斩棘的“刀”,那么,挫折就是一块不可缺少的“顽石”。为了使青春的“刀”更锋利,让我们勇敢地面对挫折的磨砺吧!2、让学生勇于克服羞怯几乎每个人都有害羞的时候,要克服羞怯心理,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正
6、确估价自己,树立自信心 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应多考虑我要怎么做;在各种社交场合中,应顺其自然地表现自己不要担忧人家是否注意你。当你与对方交谈时,眼睛要看着对方,并将注意力集中在对方的眼睛,这样可以增加你对对方的注意,减少对方对自己的注意。 (2)勇于和别人交往 向经常见面但说话不多的人如邮递员、售货员等问好;与人交往,特别是与陌生人交往,要善于把紧张情绪放松。使用一些平静、放松的语句,进行自我暗示,常能起到缓和紧张情绪,减轻心理负担的作用。 (3)讲究谈话的技巧 在连续讲话中不要担忧中间会有停顿,因为停顿一会儿是谈话中的正常现象。在谈话中,当你感觉脸红时,不要试图用某种动作掩饰
7、它,这样反而会使你的脸更红,进一步增加了你的羞怯心理。想到羞怯并不等于失败,这只是由于精神紧张,并非是不能应付社交活动。 (4)学会克制自己的忧虑情绪 凡事尽可能往好的方面想,多看积极的一面。平时注意培养自己的良好情绪和情感,相信大多数人是以信任和诚恳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不要把自己置于不信任和不真诚的假定环境中,那样,对别人就总怀有某种戒备心理,自己偶有闪失,或者并无闪失,也生怕别人看破似的,这样自己就会惶惶然,更加重羞怯心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