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新授课问题设计-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doc

优化新授课问题设计-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doc

ID:55410431

大小:4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5-12

优化新授课问题设计-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doc_第1页
优化新授课问题设计-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doc_第2页
优化新授课问题设计-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doc_第3页
优化新授课问题设计-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优化新授课问题设计-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优化新授课问题设计,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陈志龙德兴市308中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问题是数学思维的起点,数学教学是思维的教学,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数学课堂中问题的有效性,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课堂教学应突出学生主体、还原课堂教学真谛。在教学中,教师将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指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转变;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经历一个数学化的过程,是学生自己建构与重构数学知识的活动。有效的问题数学教学活动是

2、以学生为中心的合作过程,通过问题的发现、思考、理解这三个过程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一、新授课问题情景应贴近生活,并有利于学生体验数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数学问题首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规律和个体差异,创造最适合学生的数学教学活动。“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课堂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对“问题”产生极大的探究兴趣。例如:在“12.3.1等腰三角形”教学中,可以设

3、计如下问题:把一张长方形的纸片对折后,剪下一个三角形(注意包括折痕),请把它展开并观察,请回答:1.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为什么?(为进一步探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做铺垫)生:它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就是折痕。2.得到一个什么样的三角形?为什么?(通过这样提问帮助学生复习等腰三角形的概念,能运用相关概念判定等腰三角形)生:它是一个等腰三角形,因为剪刀剪过的两条边是相等的。数学学习的最佳动机是对数学知识的内在兴趣。本例通过对教材的灵活处理,创设了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素材,贴近学生的数学现实,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

4、,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意义,极大地调动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学习热情,这符合“数学要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的课改精神;通过学生主动观察、探索、解决问题等数学活动,感受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本质和应用价值,激发了用数学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意识。二、新授课问题应遵循学生思维发展规律,帮助学生感知数学知识人类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一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过程。高度的抽象性是数学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一大特点。因此,数学课堂教学要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数学学科的特点出发,精心设计问题序列,引导学生向思维的深度发展,循序渐进

5、,最终达到解决问题和释疑明理的目的。如:在“12.3.1等腰三角形”的教学中,可以设计如下问题:⑴教师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等腰三角形沿折痕折叠的过程,观察图中相等的线段和角,并填表:重合的线段重合的角⑵想一想:通过以上比较,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总结归纳出等腰三角形的两条性质:生:①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②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也是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三线合一)ABC⑶性质①的题设和结论分别是什么?生:题设:两条边相等;结论:两条边所对的角相等。⑷如何用几何语言表达性质①的条件和结论?生:如图,

6、在△ABC中,∵AC=AB,∴∠B=∠C(等边对等角)⑸你能证明性质①的结论吗?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学习“数学化”的过程。本课设计从动手剪纸、折纸、观察入手,使学生建立了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自己归纳概括,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完成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来获得数学知识,在整个过程中,教师积极向学生提供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以及激发学生进行思维创造的平台,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等腰三角形性质,也让学生深切地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并进一步地发展学生的抽

7、象思维能力。三、新授课问题要难易适中,并有利于学生发展自我《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初中学生自我意识强烈,对有一定挑战性的任务很感兴趣。问题太难学生易失去解决问题的兴趣,太易会使学生产生轻视和厌倦心理。这就要求课堂问题难度,要贴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从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巧妙设计问题,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各种认知水平的互动中,促进学生的发展。在“12.3.1等腰三角形”例题1的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围绕以下问题进行独立思考。例1.如图,在△

8、ABC中,AB=AC,点D在AC上,且BD=BC=AD,求△ABC各角的度数。⑴找出图中所有相等的角;生:∠A=∠ABD,∠C=∠BDC=∠ABC。⑵指出图中有几个等腰三角形;生:△ABC,△ABD,△BCD。⑶观察∠BDC与∠A、∠ABD的关系,∠ABC、∠C呢?生:∠BDC=∠A+∠ABD=2∠A=2∠ABD;生:∠ABC=∠BDC=2∠A;生:∠C=∠BDC=2∠A。⑷设∠A=x,请把△ABC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