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新课改背景下高师物理课程体系的构建.pdf

浅议新课改背景下高师物理课程体系的构建.pdf

ID:55402879

大小:305.23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5-15

浅议新课改背景下高师物理课程体系的构建.pdf_第1页
浅议新课改背景下高师物理课程体系的构建.pdf_第2页
浅议新课改背景下高师物理课程体系的构建.pdf_第3页
浅议新课改背景下高师物理课程体系的构建.pdf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议新课改背景下高师物理课程体系的构建.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35卷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V01.35第2期JournalofHubeiNormalUniversity(NaturalScience)No.2.20l5浅议新课改背景下高师物理课程体系的构建刘飞,刘兴云,李金星,丁逊,黄会玲(湖北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湖北黄石435002)摘要:针对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分析了现行高师物理学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不足,并从教师教育理论课程、物理理论系列课程、技术性系列课程以及物理教育实践类课程等四个方面研究了高师物理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关键词:高等师范院校;物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新课程

2、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714(2015)02.0098.04doi:10.3969/j.issn.1009—2714.2O15.02.0190引言上世纪末,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并从2001年5月起,我国开始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旨在21世纪构建起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从根本扭转应试教育倾向,真正推进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对承担基础教育的中小学教师在教育观念创新、教学行为演绎、教学方式改革、教学角色转换等诸多方面提出了新要求,也对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师资的

3、高等师范院校在办学理念、教育体系、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挑战。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的时问内,高师院校如何积极主动应对新课改的挑战,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包括课程观、教师观、学生观、发展观、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课堂观、评价观、目标观、方法观等),探索培养能适应并能胜任新课程改革要求的基础教育师资,是摆在高师院校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高师院校教师教育必须跟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步伐,努力认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主动凸显、对接并适应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新要求J。作为高师院校物理学专业,其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人文素养

4、和科学精神,且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能胜任中学物理及相关专业的教学和管理工作的教师和教育机构的工作人员,培养在物理学及相关领域具有较强的创新实践能力的科学研究工作者。本文围绕培养目标,针对培养要求,分析了目前高师院校物理学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然后在构建课程体系和合理设置课程方面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和建议,希望能为培养合格的中学物理师资提供参考和帮助。1目前高师院校物理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1.1课程体系结构设置不合理通过实际调查发现,中学物理教师群体中很多都缺乏条件性知识与实践性知识,知识结构具有非收

5、稿日期:2O15—O3一l1基金项目:湖北师范学院教学研究项目(311201127)作者简介:刘飞(1977一),男,湖北宜昌人,副教授·98·完备性,究其原因还是与师范教育的课程体系尤其是物理课程结构的不合理性有直接关系。现今高师院校物理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对于“教什么”的学科专业课的比例过大,约占总课时的60%~75%,而对于“怎样教”的教育学、心理学等教师教育类的课程比例太小,甚至不到总课时的10%,从而造成课程结构的比例失调。由此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学校用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提高学生的学科知识水平,从而忽视并削弱了教育教师的教育专业

6、和技能训练。据资料显示,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普遍重视教师教育类课程的开设,教师教育类课程在师资培养中所占的比例相对平衡,课程结构中教师教育类与学科专业类课程的比例基本相当J,从而从源头上有效避免或削弱了课程结构的不合理性。1.2课程内容单一空乏、陈旧,脱离实际无论是横向观察还是纵向比较,当前高师院校物理学专业学科专业课和通识教育课程,均存在内容陈旧、空泛,脱离产业发展实际等问题,难以与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挂钩,并且对教育的指导意义不大。目前师范教育中教材内容的空洞,与其所要承担的教师职业训练的重任很难相称,教师的专业成长未能得到

7、真正提升,教师的职业特性也未能得到明显体现。无论是教育学、心理学,还是中学物理教学法等传统课程,学生就是对其中抽象、呆板的概念和原理死记硬背,至于概念和原理后面体现和凸显的方法、技能、实践等却是一无所知,出现理论与实践“两张皮”的问题,其直接后果就是在未来的课程教育实践中遇到方方面面的问题的时候,他们却充满了无知和困惑,无从下手,无法解决实际问题。如此下去,师范教育培养高素质教师的目的就难以达成。1.3课堂教学评价制度单一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主要环节,是教学管理的重点和关键。做好课堂教学评价,是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是提高教

8、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有力保证。目前就我国高师院校而言,课堂教学评价仍然采取作业、测验或考试等传统形式,过于强调学业成绩,“一考定结论”,教学目的侧重知识的掌握,“死做题、做死题、会做题”是学生终极目标。基于教学效果评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